奥密克戎持续流行,感染后都有哪些差异?抗病毒药物又如何选?

2022-10-13 00:00:00
1157次浏览
分享:
核心提示:经历了数次变异,已有研究证实Omicron变异株通过基因突变,强化了病毒与人体的结合能力,传染性增加了13倍,并增强了病毒逃避抗体的能力,已经成为全球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优势毒株。

  国内最新流行毒株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截至2022-07-08,全球报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数超过5.51亿,死亡人数超过634万,目前全球COVID-19疫情仍处于大流行状态。奥密克戎(Omicron)仍是全球优势株,约占全球基因序列的99%。

  Omicron变异株主要包括BA.1、BA.2、BA.3、BA.4和BA.5亚型及其后代谱系。目前,全球多个地区正在经历第7波疫情,本轮疫情主要是由Omicron亚型BA.4和BA.5引起的。我国大陆于2021-12-14首次报告了Omicron变异株感染病例,此后国内多地陆续报告Omicron变异株感染病例。

  经历了数次变异,已有研究证实Omicron变异株通过基因突变,强化了病毒与人体的结合能力,传染性增加了13倍,并增强了病毒逃避抗体的能力,已经成为全球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优势毒株。

  患者临床症状表现

  本土和境外输入Omicron变异株感染患者差异

  有研究对比分析了2021年12月20日—2022年1月15日就诊于天津市海河医院的本土和境外输入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本土组92例和境外输入组52例。

  本土和境外输入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存在差异,与本土感染者相比,境外输入感染者的年龄分布较集中,吸烟者占比更高,新冠疫苗接种率较低,咽干咽痛、乏力及鼻塞流涕症状发生率更高,Lym、CRP、血肌酐及胸部CT征象更易出现异常。

  Omicron变异株感染:普通型与无症状/轻型的临床特征及胸部CT表现

  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2022年1-2月收治的68例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有无肺炎改变,将其分为普通型组和无症状/轻型组,比较两组间临床表现差异,分析普通型组胸部CT影像特点。

  68例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中,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49例、咽部不适27例、发热24例、乏力12例,普通型组发热比例高于无症状/轻型组,合并基础疾病比例高于无症状/轻型组,红细胞沉降率峰值高于无症状/轻型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Omicron变异株感染患者临床症状轻,发热、合并基础疾病及红细胞沉降率可作为预警肺炎发生的观察指标。病毒对肺的损伤程度轻,胸部CT主要表现为磨玻璃影及实变影,病灶以胸膜下分布多见。


  图1 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肺炎CT表现为多发结节状实变影。男,23岁,咽痛2d,发热1d,最高体温38.4℃。入院当日胸部CT检查未见肺部感染性病灶,a:第3天复查发现右肺下叶1小结节状实变病灶(黑箭),边缘模糊,位于胸膜下;b:第6天后病灶增大、增多(黑箭);c:第9天复查病灶密度增高(黑箭),边界清楚,有分叶,内见空泡征,胸膜牵拉、增厚;d:第16天后复查显示病灶密度减低、消散(黑箭)。


  图2 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肺炎CT表现类似肺肿瘤样实性结节影。男,58岁,咳嗽3d。a:入院当天肺部CT示右肺下叶胸膜下1处小斑片磨玻璃影(黑箭);b:第3天后复查肺内病灶增大(黑箭);c:第6天复查病灶增大、密度增高(黑箭),呈结节状实变影,边缘有毛刺,胸膜牵拉、增厚;d:第24天后复查显示病灶吸收(黑箭)。

  国内抗病毒药物研发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抗病毒药物研发也在积极推进之中,2020年2月,发现了瑞德西韦等药物,有很好的抗病毒作用,但是在2020年8月,其临床疗效存在争议,特别是对重症病人来说,与安慰剂组相比,接收瑞德西韦治疗并不能加快重症患者的康复速度,也未能显著减少死亡率。

  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早期的治疗过程,中医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经验形成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八版)中,推荐了包括藿香正气胶囊、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疏风解毒胶囊(颗粒)等一系列中药,这些中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其作用机制尚待明确。

  为了进一步探索中药体外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作用,该研究选择了8种常见的缓解相关临床症状的商品化中药,评价了它们在体外抗新型冠状病毒的效果。药物六神丸和藿香正气水的细胞毒性较大,其他5种药物的抗新型冠状病毒活性较低,连花清瘟抗新型冠状病毒活性较好。

  表1 8种中药的细胞毒性和抗病毒作用


  为了确定连花清瘟的抗新型冠状病毒活性,该课题组分别以2、1、0.5、0.25、0.125、0.0625 mg/mL的浓度梯度进行抗病毒活性检测,通过对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拷贝数的计算,该课题组发现连花清瘟的EC50 =0.43 mg/mL,药物的选择指数(SelectionIndex,SI)大于4.65,结果见图3A。同时检测的瑞德西韦EC50 =0.7 μ mol/L,药物的选择指数大于142(图 3B)。为了确定连花清瘟的抗病毒效果,该课题组在显微镜下观察了连花清瘟处理组和病毒对照组的Vero细胞形态,在显微镜下发现连花清瘟能明显改善细胞状态,抑制因为病毒导致的细胞病变(图3C、图3D)。


  图3 连花清瘟颗粒和瑞德西韦的体外抗新型冠状病毒作用

  注:A.连花清瘟颗粒的体外抗新型冠状病毒活性检测;B.瑞德西韦的抗新型冠状病毒活性检测;C.新型冠状病毒感染72h后,1 mg/mL的连花清瘟处理细胞照片;D.病毒感染对照组的Vero细胞72h后细胞照片。●:抑制率(%);▲:细胞毒性(%)

  有研究报道了连花清瘟临床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有治疗作用,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愈率,对于发热、乏力、咳嗽等症状的治疗作用明显,且安全性较高,而其在降低重症病例转化率和提升病毒检测转阴率方面没有明显差异。

  中药和西药作用机制方面差异很大,西药一般治疗靶点比较明确,而中药在发挥抗病毒作用的同时,还能够调理机体,增强患者免疫力,综合提高机体免疫力。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如果针对不同个体以及处于不同的发病阶段,采用中西药联合,能更好地控制病情。

  参考文献

  [1]吴俣,刘珏,刘民,梁万年.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亚型BA.4与BA.5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2,25(30):3721-3725.

  [2]叶飞,黄保英,赵莉,陆柔剑,邓瑶,王文,任皎,阿茹罕,王文玲,谭文杰.连花清瘟颗粒等8种中药体外抗新型冠状病毒活性以及细胞毒性研究[J].病毒学报,2022,38(02):284-289.DOI:10.13242/j.cnki.bingduxuebao.004083.

  [3]冯李婷,王星,李莉,吴琦.本土和境外输入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J].山东医药,2022,62(21):30-33.

  [4]刘文浩,杨金荣,陈一鑫,周昀,李银凤,云永兴,杨根东,黄华.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普通型与无症状/轻型的临床特征比较分析及胸部CT表现[J].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2022,7(02):6-10.DOI:10.19871/j.cnki.xfcrbzz.2022.02.002.

网站声明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