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组学揭示影响重度抑郁症抗抑郁药治疗结果的微生物决定因素

2023-11-10 00:00:00
159次浏览
分享:
核心提示:本研究为了解肠道微生物群在 ESC 治疗 MDD 疗效机制中的作用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这些发现代表了在理解抗抑郁药、肠道微生物群和血液代谢组之间复杂关系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脑轴紊乱可能是重度抑郁症(MDD)的潜在原因之一。然而,抗抑郁药对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以及肠道微生物群在影响抗抑郁药功效中的作用仍不完全清楚。

  为了弥补这一知识差距,首都医科大学联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展了一项多组学研究,纳入了 110 名 重度抑郁症(MDD) 患者,接受了为期 12 周的艾司西酞普兰 (ESC) 治疗,并与166名健康个体的参照组进行了比较。

  研究发现,ESC 通过上调MDD缺乏的氨基酸和下调MDD 富含的脂肪酸来改善异常的血液代谢。另一方面,ESC的使用对肠道菌群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导致微生物丰富度和功能下降。基于机器学习的多组学综合分析表明,肠道菌群导致血浆代谢物的变化,并与色氨酸等多种氨基酸及其肠道菌群衍生的代谢物吲哚-3-丙酸(I3PA)相关。值得注意的是,在第 12 周时,基线微生物丰富度与临床缓解之间存在显着相关性。与非缓解者相比,达到缓解的个体具有更高的基线微生物丰富度、更低的菌群失调评分以及更复杂和组织良好的群落微生物群内的结构和细菌网络。这些发现表明症状缓解者的微生物群落更具弹性。此外,该研究还证明,不是肠道微生物群本身的组成,而是基线时孢子形成基因的存在可以预测 ESC 治疗后临床缓解的可能性。基于这些基因的预测模型显示曲线下面积 (AUC) 性能指标为 0.71。

  本研究为了解肠道微生物群在 ESC 治疗 MDD 疗效机制中的作用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这些发现代表了在理解抗抑郁药、肠道微生物群和血液代谢组之间复杂关系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此外,这项研究提供了以微生物群为中心的视角,有可能提高临床实践中的抗抑郁药功效。


  图1. 研究设计流程。本研究的工作流程示意图说明了样本组和多组数据收集的细节。MDD患者接受ESC治疗12周,并在第2周(早期)和第12周(终点)评估治疗结果。根据第12周HAMD-17评分将患者分为缓解组(R, HAMD-17≤7)和非缓解组(NR, HAMD-17≤7)。

  原文出处: https://doi.org/10.1186/s40168-023-01635-6

网站声明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