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细菌内毒素检测

2024-04-18 18:10:39
1156次浏览
分享:
核心提示:细菌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外壁层上的特有结构,内毒素作为外源性致热原,它可激活中性粒细胞等,使之释放出一种内源性热原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

  细菌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外壁层上的特有结构,内毒素作为外源性致热原,它可激活中性粒细胞等,使之释放出一种内源性热原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细菌内毒素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脂多糖(LPS),脂多糖包括类脂A、核心多糖、O抗原三个组成部分,其中类脂A为一种糖磷脂,是内毒素的毒性部分,与其致病性密切相关。

  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细菌内毒素主要是革兰氏阴性菌死亡自溶或粘附在其它细胞时释放出来的,例如自来水含内毒素的量一般为1至100 EU/ml。内毒素可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但并不产生危害;倘若内毒素通过注射等方式进入人或动物血液时,则会引起不同的疾病,甚至死亡。因此,医疗器械类、药品、透析液、注射用水等检测细菌内毒素尤为重要。

  现在主流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是以鲎试剂检测法为主,基于部分药品自身特殊性无法通过稀释法消除干扰,鲎试剂检测法还无法完全取代家兔热原试验。现行2020年版中国药典收录了2种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凝胶法和光度测定法。前者利用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的原理来定性检测或半定量检测。后者包括浊度法和显色基质(比色)法,分别利用鲎试剂与内毒素反应过程中的浊度变化及产生的凝固酶使特定底物释放出呈色团的多少来定量测定内毒素。浊度法和显色基质法细分又可以分为动态法和终点法。供试品检测时,可使用其中任何一种方法进行试验。当测定结果有争议时,除另有规定外,以凝胶限度试验结果为准。

  凝胶法优点是操作简单,对于检测所用器具试剂要求低,可作为定性检测的首选方法。缺点是即使进行半定量检测也很难测出供试品具体的内毒素值,且在进行干扰试验半定量试验需要的鲎试剂过多导致操作繁琐。

  光度测定法的优点是可用于定量检测,灵敏度高,某些不确定内毒素限值或者是不清楚内毒素含量的供试品均能通过光度测定法测出具体内毒素含量。缺点是操作要求较高,对于检测所用器具试剂要求较高,去热源处理不好容易出现假阳性。

  无论是凝胶法还是光度测定法测试前都需要对供试品进行干扰试验,干扰实试验的目的是确定供试品在多少的稀释被动或浓度下对内毒素和鲎试剂的反应不存在干扰作用(也就是检测不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为能否使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提供依据。客户需要检查内毒素的样品有一部分都是各式各样的新型药品或无内毒素检查项而需要建立内毒素检查法的产品,遇到问题最多的也是怎么在规定的内毒素限值内或尽量了解供试品具体内毒素含量下去除供试品的干扰作用。

  干扰试验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稀释法,因为供试品主要成分就是会对内毒素和鲎试剂产生干扰,而在不改变供试品成分的前提下,稀释降低浓度来降低干扰就是相对比较有效的方法,但是稀释法的缺点就是容易把内毒素限值扩大或难以确定具体内毒素含量。

  调节供试品PH也是比较常用的去除干扰的方法。无论是偏酸性还是偏碱性对于鲎试剂检查法都有极大的干扰,所以对于酸性碱性供试品调节成中性都能很大程度去除干扰作用。不过也有出现中和作用而有沉淀析出的情况,调节PH也不能适应所有酸碱不平衡的样品。

  但鲎试剂检查法本身有个巨大的缺陷,就是鲎试剂依赖鲎来进行生产,而因为鲎本身对于生长环境要求高,成长过慢,难以用养殖的方法来控制鲎试剂产量。而野生鲎越来越少,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所以急需寻找新的检测方法。

  现在主要的新方法有两个:仍然使用鲎试剂,但用量仅为原方法的十分之一的微量凝胶法;利用重组技术人工合成鲎试剂中的关键酶-C 因子来量化细菌内毒素的重组 C 因子法。微量凝胶法只是权宜之计,要完全脱离天然生物提取鲎试剂,能自我控制产量,重组 C 因子法是更为可靠的替代方案,2020版中国药典通则9301附录里面也有关于重组C因子的检测说明,但是如需放行检测,还需要做相关验证试验。

网站声明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