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感染,细菌为了感染你,细菌牺牲了多少?

2024-04-23 10:02:34
705次浏览
分享:
核心提示:细菌可以感染人和动物的不同部位,引发疾病。通常大家关注于单一的高毒力、高危害性菌株,而忽视了细菌之间协作的复杂关系。

  摘要:细菌感染,是引发人体、动物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大家普遍关注在患病的人或动物中发现的单一菌株。实际上,最终引发疾病的菌株,并不一定是原先存在的,可能通过多个不同菌株协同进化产生。

  背景:无论自然环境中还是致病菌感染的机体中,微生物之间的互作研究是一个关注但解析难度大的问题。研究实际致病菌危害问题时候,通常面对的都是致病菌产生危害之后;由于缺乏产出过程,我们对其如何产生并不清晰(如多株菌株感染人体,其中一株进化经进化后引发疾病而受到治疗或研究,此时,其接触多株菌引发进化历史已经难以追踪)。这并不利于我们理解致病菌是如何演变而来。

  在该研究中,作者通过6株已知的铜绿假单胞菌共同感染猪,并在感染后进行致病菌的分离和测序,作者发现,实验用的6株菌中,4株菌在感染3天后就无法检测到。剩余两株菌PAO1和PA14成为引发疾病的优势菌,并产生了RSCVs(Rugose small colony variant)形态,如图1中所示,这一形态的菌通常与临床上疾病预后不良相关。

  图1. 六株菌共同感染猪

  进一步,作者想探究这一形态致病菌产生的原因。通过全基因组测序,作者在PAO1菌株中发现了一段长的DNA序列,是原先PAO1中不存在的序列,且这段序列与已经消失的4株菌中的B23和MSH10可以匹配。意味着这段序列可能来源于这两株菌,并导致了PAO1产生RSCVs的变化,成为主要的致病菌株。进一步分析,这段序列为溶源性噬菌体(prophage),可以通过在细菌之间转移,影响细菌的基因功能。

  图2. 基因序列比对发现PAO1中存在一段新的DNA序列

  作者对插入的溶源噬菌体序列所在位置进行分析,发现了溶源噬菌体插入可能影响了细菌PAO1的retS基因,因此,作者通过遗传手段,在有溶源噬菌体插入的PAO1中恢复了将retS基因的功能,证明了溶源噬菌体插入导致retS功能受损,是导致PAO1发生RSCVs并成为主要致病菌的原因。

  图3

  最后,作者进一步检测了RSCVs形态致病菌是否比原先细菌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结果发现,转变为RSCVs后,无论在生物膜形态还是游离的浮游态,细菌都变得更加强大。

  图4. RSCVs与野生形态细菌适应能力比较

  该研究揭示了细菌感染发生的一种重要的过程,高危害的细菌并不一定是原先存在的,可能是通过多个细菌共同协作,稀释了大部分个体后,最终产生的一种新形态的细菌。因此,在日常中保持卫生习惯,减少多种细菌接触的机会,对预防致病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Marshall CW, Gloag ES, Lim C, Wozniak DJ, Cooper VS. Rampant prophage movement among transient competitors drives rapid adaptation during infection. Sci Adv. 2021;7(29):eabh1489.

网站声明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