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兰氏阴性菌毒力与耐药性的关系

2024-03-14 00:00:00
49次浏览
分享:
核心提示:细菌用来感染的毒力机制包括粘附素、侵袭素、三型分泌系统、外膜蛋白、毒素、胶囊、铁获取系统和生物膜形成等。

  人体内存在的细菌是无害的,提供有益的功能,然而,病原菌进入定居并入侵不同组织造成损害。在入侵过程中,致病菌能够改变自己的毒力以适应宿主免疫系统。细菌用来感染的毒力机制包括粘附素、侵袭素、三型分泌系统、外膜蛋白、毒素、胶囊、铁获取系统和生物膜形成等。

  抗生素耐药性分为三种类型:(i) 由编码细菌中存在的固有抗生素耐药性的基因产生的先天耐药性,(ii) 由于环境的选择性抗生素压力而产生的获得性耐药性,以及 (iii) 适应性耐药性,它反映了细菌中存在的抗生素耐药性。抗菌素耐药性传播的最重要机制之一是通过水平基因转移(HGT),可以在相同或者不同物种之间通过移动遗传元件(质粒、转座子等)、噬菌体转染或通过获得环境DNA方式传播。

  毒力和耐药性并不是独立的特征,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关系。已报道的三种情况为:(i) 耐药性增加,同时毒力增加; (ii) 耐药性增加,同时毒力下降; (iii) 耐药性增加但不会影响毒力。因此革兰氏阴性菌与毒力的关系:(I)获得耐药性对毒力的影响;(Ii)耐药性和毒力的共同选择。相关例如见下表1、2、3、4。

  Table 1. Relationship resistance-virulence among E. coli explained in this review.

  表 1. 在这篇综述中解释了大肠杆菌之间的抗药性和毒力的关系。


  Table 2. Relationship resistance-virulence among P. aeruginosa explained in this review.

  表 2. 本文阐述了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药性与毒力的关系。


  Table 3. Relationship between virulence and resistance among biofilms.

  表 3. 生物被膜毒力与耐药性的关系。


  Table 4. Relationships among resistance and virulence through mobile genetic elements.

  表 4. 通过移动遗传元件在抗性和毒力之间的关系。


  原文:Cepas V, Soto S M. Relationship between virulence and resistance among gram-negative bacteria[J]. Antibiotics, 2020, 9(10): 719.

网站声明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