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体肠道古菌组,城市化增加某些疾病的患病率?

2024-04-22 17:44:55
940次浏览
分享:
核心提示:生活在城市化地区的人体内肠道古细菌的丰富度降低。随着城市化和人口移民的增加,环境和居住地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这往往与某些疾病的风险有关,如肥胖、儿童过敏和糖尿病等。

  中山大学胃肠病学研究所最新研究,利用宏基因组测序,对来自中国5个地区的792名健康成年受试者的粪便古细菌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生活方式,饮食和血液参数等对肠道考古组变化的单独和综合影响,描述健康个体中人类肠道古菌群的变异及其与环境因素和宿主体内平衡的关联。研究成果以《Landscape of the gut archaeome in association with geography, ethnicity, urbanization, and diet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为题,于2022年发表于《Microbiome》(IF:16.837)。

  研究背景

  人类肠道是一种很大程度上未被充分开发的微生物组成分——古细菌组的家园。对于地理位置、城市化、种族和饮食对肠道古细菌菌群以及宿主健康的影响目前所知甚少。

  研究方法

  利用宏基因组测序,对来自中国5个地区的792名健康成年受试者的粪便古细菌组进行了表征,这些受试者跨越了6个民族(汉族、藏族、苗族、白族、傣族和哈尼族),每个民族都有城市和农村居民组成。此外对119个宿主变量(包括生活方式、饮食和血液参数)进行了采样,并研究这些因素对肠道古细菌变化的单独和综合影响。

  研究结果

  人口地理位置对肠道古细菌组组成的影响最强,其次是城市化、饮食习惯和种族。城市化降低了肠道考古组的α-多样性(内在的微生物多样性)和β-多样性(个体间的不相似性),以及粪便中的古细菌与细菌的比率,而农村居民在粪便中富含Methanobrevibacter smithii(史氏甲烷短杆菌)。饮用黄油奶茶(藏族农村人口的特色饮食)与M. smithii的丰度增加有关。史氏甲烷短杆菌是肠道微生态中古细菌相互作用的中心,它与多种短链脂肪酸(SCFA)产生的细菌的丰度成正相关。此外,M. smithii丰度的降低与城市人口中人类血液中胆碱酯酶水平的增加有关,这与城市化过程中非传染性疾病(如痴呆症)患病率的增加相吻合。

  研究结论

  生活在城市化地区的人体内肠道古细菌的丰富度降低。那些具有特定生活方式和习惯饮食的农村和少数民族人口中的古生菌物种可被用于抗击流行的西方疾病的功能研究。随着城市化和人口移民的增加,环境和居住地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这往往与某些疾病的风险有关,如肥胖、儿童过敏和糖尿病等。鉴于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与肠道微生物组的变化有关,关于不同的古细菌型和分类群的功能值得进一步研究深入调查。

网站声明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