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业的“健康密码”:PCV2 Cap蛋白生产优化
养猪业的“健康密码”:PCV2 Cap蛋白生产优化
猪圆环病毒2型(PCV2)引发的猪圆环病毒病(PCVD)是全球养猪业面临的重大挑战,可导致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等疾病,造成显著经济损失。近日,浙江大学与浙江海正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的联合研究团队,在PCV2关键抗原Cap蛋白的高产技术上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为优化疫苗生产工艺、降低成本提供了关键数据。
Cap蛋白是PCV2的主要保护性抗原,可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自组装为病毒样颗粒(VLPs),是疫苗生产的核心原料。研究团队聚焦两种主流商业化杆状病毒构建系统——Bac-to-Bac和flashBAC,通过对比发现了显著差异。
图 1 Bac-to-Bac和flashBAC构建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两种系统的构建流程存在本质区别:Bac-to-Bac系统需先将目的基因克隆到载体,再转入大肠杆菌DH10Bac感受态细胞,经转座生成重组杆粒,最后转染昆虫细胞获得病毒;而flashBAC系统通过兼容转移载体与线性化杆粒共转染昆虫细胞,在细胞内通过同源重组直接生成重组病毒,步骤更简洁。
而实验结果显示,无论在Sf9还是High Five细胞中,flashBAC系统的Cap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Bac-to-Bac系统。这与flashBAC Gold载体的基因优化密切相关——该载体删除了可能导致蛋白降解的chiA和v-cath基因,延长了有效表达时间。
图 2 杆状病毒感染后Sf9和High Five细胞的生长参数
在细胞类型选择上,研究对比了Sf9和High Five细胞的表现。图2显示,两种细胞感染病毒后的生长趋势相似(viable细胞数均在1-2天上升后下降,活力在第5天降至20%左右),但High Five细胞的Cap蛋白表达能力更优。
图 3 pFast-Cap、pBAC-1-Cap和pBAC-4×Cap载体的构建
进一步研究发现,增加Cap基因拷贝数可提升表达量。团队构建了单拷贝(pBAC-1-Cap)和四拷贝(pBAC-4×Cap)载体(图3展示了载体构建的酶切与PCR验证结果),发现四拷贝载体在High Five细胞中表现最佳:感染后5天(27℃培养)的蛋白产量达432μg/mL,远超文献报道的最高200μg/mL水平。不过,产量提升并非线性,四拷贝较单拷贝仅增加12%,推测与细胞表达容量限制或负反馈机制有关。
图 4 使用阳离子交换色谱法纯化Cap蛋白
通过阳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后(图4显示,经离心、过滤和层析步骤,可获得高纯度Cap蛋白,Western blot验证其特异性),团队对蛋白的免疫原性进行了评估。
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小鼠免疫5周后,Cap特异性抗体效价峰值达1:12,800;猪免疫后4-7周抗体效价逐步升高,证明该蛋白能有效诱导动物产生免疫应答,具备作为疫苗抗原的潜力。
目前商业化PCV2疫苗(如Ingelvac CircoFLEX®)均依赖杆状病毒-昆虫细胞系统生产。本研究明确了“flashBAC系统+High Five细胞+四拷贝基因”的最优组合,不仅将Cap蛋白产量提升至新高度,还为简化生产流程、降低成本提供了可行方案。未来,通过优化感染复数(MOI)、启动子工程等因素,有望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助力猪圆环病毒疫苗的工业化升级。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3390/vaccines13080801
上一篇:疫苗升级!多杀性巴氏杆菌PlpE多表位蛋白如何为家禽撑起“防护盾”?
下一篇:设施农业“年龄”越大微塑料越多?北京农田研究揭示土壤微生物群落变迁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