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胃癌的微生物秘密——细菌和病毒如何在我们体内悄悄引发癌症?
01 什么是胃癌,为什么如此可怕?
随着全球范围内对健康的关注不断增加,特别是在COVID-19疫情后,微生物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成为了研究的焦点之一。科学家们开始意识到,病毒和细菌不仅是感染的来源,还可能通过复杂的机制,影响癌症等重大疾病的发生。胃癌是全球第五大常见癌症,也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元凶。据统计,五分之四的胃癌患者在确诊后存活时间不超过五年,这使得胃癌成为全球范围内需要迫切解决的健康问题。过去,胃癌主要被认为是由饮食、遗传等因素引起的,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研究人员发现微生物——特别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在胃癌的发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02 幽门螺杆菌:胃癌的“幕后黑手”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约50%的世界人口都感染了它。这种细菌能够在胃的高酸性环境中生存,是导致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的罪魁祸首。虽然大多数感染者不会发展成胃癌,但93%的胃癌患者都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史,表明它在癌变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幽门螺杆菌之所以如此危险,是因为它携带一种名为CagA的癌蛋白。当这种蛋白质进入胃上皮细胞后,会打乱细胞的正常运作,诱发慢性炎症,改变细胞结构,甚至激活致癌信号通路。这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最终可能导致胃细胞癌变。
03 胃不仅仅是“幽门螺杆菌的天下”
除了幽门螺杆菌,胃中还栖息着多种不同的微生物。过去,科学家们认为胃是无菌的,但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研究发现胃中含有多种微生物,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微生物群落。这些微生物在胃癌的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例如,研究发现,随着胃癌前病变如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的进展,胃中的微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而一些具有致癌潜力的菌群(如乳杆菌、具核梭杆菌等)则显著增加。这些细菌可能通过产生有害物质如亚硝酸盐,增加胃中的遗传毒性,从而加速癌变。
04 口腔细菌也可能“搭便车”进入胃
口腔中的一些细菌也能进入胃,并影响胃癌的发生。研究表明,在胃癌患者的胃中,口腔细菌(如普雷沃氏菌和牙髓卟啉单胞菌)的数量显著增加。这些细菌可能通过口腔-胃肠轴的机制进入胃内,并参与胃癌的进展。这一发现为我们带来了一个重要的启示——保持口腔卫生不仅有助于预防口腔疾病,还可能对预防胃癌有积极作用。
05 病毒也可能是“帮凶”——EB病毒与胃癌的关系
除了细菌,病毒也可能在胃癌的发生中扮演重要角色。Epstein-Barr病毒(EBV)是一种与多种癌症相关的病毒,它约占胃癌病例的9%。研究发现,EB病毒通过影响宿主细胞的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增殖、免疫逃避和癌细胞的生长。值得注意的是,EB病毒感染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常常共同存在,它们可能通过相互作用,进一步加剧慢性炎症,从而促进胃癌的发生。这使得EB病毒成为了幽门螺杆菌之外另一个重要的癌症风险因素。
06 微生物群的改变:从健康到癌症的转折点
研究还表明,胃微生物群在癌前病变阶段(如萎缩性胃炎、肠化生)与癌变过程中发生了显著变化。健康人的胃中,微生物种类较为多样,而在胃癌患者中,细菌多样性显著下降。具有亚硝化功能的细菌数量增加,它们产生的亚硝酸盐和N-亚硝基化合物被认为是促进癌变的重要物质。这些研究结果意味着,胃微生物群的失调可能是胃癌发生的“推手”,从而为我们理解癌症的微生物学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07 结论:微生物是敌是友?
通过上述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胃癌的发生并不仅仅是幽门螺杆菌一家的“功劳”,胃中的其他微生物也在其中扮演了不可忽视的角色。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对胃微生物群的认识逐渐加深,这为未来的癌症防治带来了新的希望。在预防和治疗方面,合理使用抗生素、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早期筛查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措施,可能有助于降低胃癌的发病风险。此外,科学家们正在积极探索通过调整微生物群(如益生菌、粪菌移植等)来预防或治疗胃癌的可能性。未来的研究将继续深入探讨胃癌与微生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并可能开发出基于微生物群的个性化医疗方案。通过分析患者的胃微生物群特征,医生可以更精确地评估胃癌风险,从而采取更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在不远的将来,我们或许可以通过调节微生物群,预防和治疗胃癌等重大疾病。这不仅是对胃癌患者的福音,也为全世界的健康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参考文献:Bessède E, Mégraud F. Microbiota and gastric cancer. Semin Cancer Biol. 2022;86:11-17. doi:10.1016/j.semcancer.2022.05.001.
上一篇:宫颈癌中人乳头瘤病毒状态与宫颈阴道微生物组的关系
下一篇:揭开HBsAg神秘面纱,解锁病毒新篇章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