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吃多动还不够?双歧杆菌:让我来助攻!

少吃多动还不够?双歧杆菌:让我来助攻!

原创
来源:邹陈悦
2025-09-03 15:01:43
75次浏览
分享:
收藏
核心提示:双歧杆菌作为关键益生菌群,在肥胖人群中水平显著偏低,且研究显示其可改善体脂率、代谢参数并调节肠道菌群,有望成为肥胖干预的潜在手段。

近日有研究团队在《Probiotics and Antimicrobial Proteins》期刊发表了题为“Bifidobacterium's Influential Role in the Battle Against Obesity: Going Beyond Probiotics”的论文,阐述了双歧杆菌作为肥胖治疗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

1、双歧杆菌对代谢功能的影响

双歧杆菌作为益生菌,解决肥胖问题效果显著,多项实验及临床研究证实其能影响血脂水平和体脂构成。如摄入短双歧杆菌B - 3可减少体脂相关指标,动物双歧杆菌亚种乳酸菌存在于发酵乳制品中,有益胃肠道和免疫系统健康。益生菌补充剂因改善代谢紊乱的潜力受关注。研究评估了益生菌对代谢综合征(MetS)、2型糖尿病(T2D)及空腹血糖(FBG)升高患者的血糖控制作用,荟萃分析显示双歧杆菌(BF)益生菌在动物研究中可稳定降低空腹血糖水平,但临床研究未体现,或许需联合其他益生菌菌株,或在高血糖状态下作用更优。Li及其同事研究表明,食用乳双歧杆菌A12对代谢标志物有有益影响。此外,双歧杆菌补充剂能改善血脂异常患者的血脂谱,有助于治疗血脂异常。这些发现提示,双歧杆菌补充剂可作为代谢紊乱的有益补充治疗手段。

2、双歧杆菌对体重调节的影响

双歧杆菌等益生菌可调节荷尔蒙平衡影响体重管理,如降低血清胃饥饿素、提升瘦素水平,影响饱腹感并减少脂肪积累,确切机制待研究。双歧杆菌(特别是动物双歧杆菌亚种乳酸菌BB - 12)能调节肠道微生物群,在高脂肪饮食下,BB - 12可抑制与肥胖相关的乳球菌、促进产短链脂肪酸细菌生长,增强益生菌群以减轻肥胖。临床研究表明,BB - 12在改善肠道功能、提升免疫力等多方面效果显著。肥胖人群肠道中双歧杆菌数量减少,体现其调节菌群、应对肥胖及代谢问题的能力。双歧杆菌(特别是假链状双歧杆菌CECT 7765)对预防和治疗肥胖及相关病理作用显著,如CECT 7765可降低促炎因子,特定短双歧杆菌B - 3能减少脂肪储存。长双歧杆菌BL21有抑制脂肪积累的潜力。肥胖与肠道屏障受损相关,短双歧杆菌MCC1274等益生菌可改善肠道屏障功能、减少炎症。多项研究显示,双歧杆菌在改善肠道屏障、控制肥胖进展方面应用前景大。

图片

3、双歧杆菌和肥胖因素

①   与饮食和营养因素的相互作用

饮食模式对肠道菌群组成和功能影响大,不同饮食会改变双歧杆菌水平及功能,体现菌株多样性。纯素饮食者双歧杆菌浓度常低于杂食者,可能与缺乳制品有关,富含多酚的饮食可增加其数量。双歧杆菌利用碳水化合物的能力受菌株类型和饮食习惯影响,如长双歧杆菌在素食者体内更能有效利用糖类,富含纤维食物助其繁殖;杂食者纤维摄入不足,部分双歧杆菌中与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的基因表达更活跃。营养成分上,植物蛋白、不饱和脂肪等有助于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生长,促进短链脂肪酸生成,维护肠道健康;动物蛋白、饱和脂肪等可能减少双歧杆菌数量,增加疾病风险或影响代谢。此外,某些长芽孢杆菌菌株因相关基因变化,在溃疡性结肠炎中有保护作用。总之,不同饮食下双歧杆菌种类丰度和功能有差异,凸显菌株多样性。

②   体育活动和生活方式选择的影响

生活方式特点如饮食、体育活动和药物消耗影响双歧杆菌。研究表明,饮食方面,食用全脂酸奶与动物双歧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水平高相关;乳糖不耐受者食用乳制品会使双歧杆菌数量升高且与症状正相关,摄入纯化短链半乳糖低聚糖升高双歧杆菌水平可改善乳糖不耐受症状。体育活动方面,持续锻炼能调整肠道菌群结构、提升有益微生物占比,有氧运动可显著提升双歧杆菌数量;男性跑步者补充含双歧杆菌的益生菌能延长疲劳前跑步时间,特定益生菌补充可优化运动后肌肉表现,双歧杆菌与运动结合能增强运动员耐力、改善握力、对老年人认知能力有积极影响并助于体重管理。特定菌株长双歧杆菌NCC3001可减少压力、改善睡眠。药物方面,常用药物影响双歧杆菌生存能力和功能,抗生素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双歧杆菌等益生菌可降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及感染风险。这些发现凸显了双歧杆菌通过与身体活动、药物和饮食习惯相互作用,在促进整体健康方面的关键作用。

③   遗传和环境因素

双歧杆菌活性受遗传因素调控,如肠道菌株携带负责蛇形蛋白酶抑制剂的基因,其编码的蛋白酶抑制剂在肠道炎症时由中性粒细胞释放,参与先天免疫。不同双歧杆菌代谢人乳寡糖有特定共表达模式,且不同生长阶段基因表达模式不同,部分品种能调节炎症信号通路抗炎。环境污染物会改变肠道菌群,双歧杆菌等益生菌可通过限制重金属吸收、解毒等减少危害。总体来说,双歧杆菌以多样化作用机制影响遗传与环境因素,促进健康。总之,饮食、运动、药物、遗传和环境暴露等因素影响肠道双歧杆菌丰度和功能,了解这些相互作用对设计针对肥胖的个性化益生菌干预措施至关重要。

参考资料: https://doi.org/10.1007/s12602-025-10645-9

 

#
双歧杆菌
#
肥胖
  • 上一篇:痛风“终结者”?红曲黄色素双剑合璧:一边“锁住”尿酸合成酶,一边“打通”肾脏排泄通道!
  • 下一篇:发酵柠檬乳杆菌 BGI-AF16:帮你降尿酸的 “肠道好菌”,安全又能打!
网站声明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

评论
全部评论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