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内的“胆固醇清道夫”:心脏健康新视角揭秘人类菌群“降脂”密码
肠道内的“胆固醇清道夫”:心脏健康新视角揭秘人类菌群“降脂”密码
“高 LDL-C”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头号可干预危险因素,但仍有约20%的个体在服用他汀后 LDL-C 未达标,且5–10%出现不耐受。能否像“益生菌降尿酸”一样,用肠道菌群干预胆固醇?美国波士顿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MIT)联合团队在Cell发表基于经典 Framingham Heart Study(FHS)的宏基因组-代谢组学成果——题为“Gut microbiome and metabolome profiling in Framingham Heart Study reveals cholesterol-metabolizing bacteria”的研究文章,首次大规模鉴定出“胆固醇-代谢菌”及其关键酶,并证实其与血浆 LDL-C 水平呈显著负相关。该研究为开发“降胆固醇活体生物药(LBP)”提供了菌株、酶、基因三位一体的靶点,被称为“心血管微生态干预的里程碑”。
一、研究设计:三代 FHS 队列 + 多组学深度测序
1、人群:纳入 FHS Offspring 和第三代队列共 1,430 名参与者(平均年龄 52 岁,女性 54%),无重大慢病、未用抗生素≥3 月。
2、表型:空腹血浆总胆固醇(TC)、LDL-C、HDL-C、甘油三酯(TG)、小而密 LDL(sdLDL)及 24 h 膳食记录。
3、组学:
宏基因组:Illumina NovaSeq 6000,平均 15 Gb/样本,组装得到 4,891 个细菌宏基因组组装基因组(MAG)。
代谢组:血浆非靶向 LC-MS/MS(正、负离子)+ 粪便靶向胆汁酸定量(UPLC-MRM),共 1,186 种代谢物。
4、验证:体外纯培养、无菌小鼠定植、人源化菌群小鼠(HMA)及前瞻随访 8 年,观察心血管事件。
二、核心发现
1、胆固醇代谢菌“top 3”:
通过“胆固醇降解通路基因簇(cholest-4-en-3-one 途径 + 3β-HSD/ISU 酶)”筛选,锁定3株高丰度功能菌:Oscillibacter sp. FHS-7(简称 O. sp. FHS-7);Eubacterium coprostanoligenes;Bacteroides uniformis。其宏基因组丰度总和与血浆 LDL-C 呈显著负相关(β = -0.32 mmol/L per SD,p < 0.001),与 HDL-C 无相关性,提示作用靶点特异。
2、关键酶“3β-HSD-F”
在 O. sp. FHS-7 发现新型 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命名 3β-HSD-F)。体外酶学:Km(胆固醇) = 0.18 mmol/L,kcat = 22 s⁻¹,可将胆固醇转化为粪甾醇(coprostanol),后者肠道吸收率 < 5%,实现“化学灭活”。基因敲除实验显示,丧失 3β-HSD-F 的突变株降胆固醇能力降低 78%,证实该酶为限速步骤。
3、 菌群-代谢轴-表型“因果链”
人群:高丰度 O. sp. FHS-7 者粪甾醇排出量增加 2.4 倍,血浆 LDL-C 降低 0.28 mmol/L(≈11%),sdLDL 下降 15%。
无菌小鼠:定植野生型菌株 4 周后,血清总胆固醇降低 19%,而酶缺失株仅降低 4%;肝脏 LDLR 表达上调 1.6 倍,提示“粪甾醇-肠道排出↑→肝内胆固醇池↓→LDLR 反馈上调”是主要机制。
人源化小鼠:给予 0.2% 胆固醇饲料,灌胃活菌 10⁹ CFU/d,8 周后 LDL-C 下降 22%,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减少 35%,炎症因子 IL-6、MCP-1 显著下调,证明心血管保护效应。
4、8年前瞻随访
与低丰度组相比,高 O. sp. FHS-7 组首次心血管事件(MI、缺血性卒中、冠心病死亡)风险降低 27%(HR = 0.73,95% CI:0.55–0.97),且独立于年龄、性别、BMI、他汀使用等传统危险因素,提示菌群胆固醇代谢通路可作为心血管风险预测指标。
Framingham 心脏研究这项“横跨 70 年队列 + 前沿多组学”的工作,首次把“胆固醇代谢菌-粪甾醇-LDL-C”完整链路写进人类心血管病因学教科书。随着活菌药物与酶制剂进入临床,未来“吃”掉坏胆固醇或将成为高胆固醇血症管理的新常态,也为“菌群靶向”心血管精准医学翻开崭新一页。
参考资料:Gut microbiome and metabolome profiling in Framingham Heart Study reveals cholesterol-metabolizing bacteria.
上一篇:肠道菌群与代谢物的“共舞”:揭示血糖失控的隐秘线索
下一篇:活体药丸问世:益生菌变身尿酸克星,肾损伤有救了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