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伊氏乳杆菌修复急性结肠炎小鼠的肠道屏障损伤
罗伊氏乳杆菌修复急性结肠炎小鼠的肠道屏障损伤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并且流行性逐年增加。目前在临床治疗中,以氨基水杨酸盐、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这三类药物为主,而药物治疗可能导致患者对药物产生慢性依赖或作用效果不明显。因此,我们有必要开发一些新的治疗方法。
近日,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王刚教授研究团队在Life Sciences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罗伊氏乳杆菌FYNDL13和FCQHC8L增强由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急性结肠炎小鼠的肠道屏障功能的研究性论文,表明益生菌有望成为IBD治疗的新方法。
研究人员首先利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小鼠模型将小鼠诱导成患有结肠炎,然后使用药物和罗伊氏乳杆菌FYNDL13、FCQHC8L分别对结肠炎小鼠进行干预治疗,发现两株罗伊氏乳杆菌都可以减轻结肠炎,对小鼠的结肠结构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缓解作用。由图可知,罗伊氏乳杆菌FYNDL13的表现更胜一筹,有效抑制结肠缩短,产生与对照组相当的结肠长度并且显示出更完整的结肠结构,包括相对完整的结肠粘膜、健康的结肠隐窝、整齐的结肠绒毛和丰富的杯状细胞。


不同干预方式对小鼠结肠长度和结构的影响[1]
大量研究表明益生菌与肠道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益生菌也展现出对肠道疾病治疗的潜力,期待益生菌能成为治疗胃肠道疾病的新一代药物。
参考文献:
[1] Lin, C., et al., Differential reinforcement of intestinal barrier function by various Lactobacillus reuteri strains in mice with DSS-induced acute colitis. Life Sciences, 2023. 314: p. 121309.
上一篇:植物乳杆菌胞外多糖:减轻福氏志贺氏菌致病性的新希望
下一篇:Nature子刊:发酵食品与胃肠道健康:潜在机制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