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新发现:红肉中的铁元素竟会引发糖尿病?真相在此!
哈佛新发现:红肉中的铁元素竟会引发糖尿病?真相在此!
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的胡丙长教授,一位在肥胖和2型糖尿病研究领域享有盛誉的学者,其团队在Nature Metabolism期刊上发表了题为“Integration of epidemiological and blood biomarker analysis links haem iron intake to increased type 2 diabetes risk”的研究成果。本研究借助高通量代谢组学技术,分析了三大美国成年队列中铁摄入与T2D风险之间的关联,尤其关注血红素铁对红肉摄入和多种饮食模式与T2D风险之间关联的贡献。研究结果显示,较高的膳食中血红素铁摄入,特别是源自红肉的血红素铁,与2型糖尿病风险的增加密切相关,同时还伴随着不良代谢状况及糖尿病相关标志物的出现。胡丙长教授建议,减少红肉摄入,增加植物性蛋白质的摄入,有助于降低糖尿病风险。
研究发现如下:
1、铁摄入量与2型糖尿病风险
在长达36年的随访期间,共记录了20,705例新发T2D病例。研究发现,血红素铁摄入量较高与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有关,而总铁、非血红素铁、膳食铁和补充铁摄入量与T2D风险无显著关联。根据哈佛大学的研究,每天增加1毫克血红素铁摄入,T2D风险可能增加26%。研究显示,体重指数与患癌风险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尤其是在BMI较低的参与者中,这种关联更为明显。即使在考虑了其他可能影响因素后,这一结果依然保持一致。
2、血红素铁摄入与饮食模式和T2D的关联
研究发现,血红素铁摄入量与红肉,尤其是未加工红肉的摄入量及西方饮食模式得分呈正相关。而与限制红肉摄入的饮食模式呈负相关。通过中介分析,结果显示,未加工红肉与T2D风险之间的关联有65.6%可以通过血红素铁摄入解释,但血红素铁仅解释了加工红肉与T2D关联的2.0%。对于提到的饮食模式,血红素铁摄入解释的关联比例在8.7%到26.2%之间。
3、铁摄入量与常规代谢生物标志物的关系
研究分析了铁摄入量与多种血浆代谢生物标志物的关联。研究显示,每日血红素铁摄入增加1毫克,显著影响多项代谢标志物:C肽上升6.3%,HDL-C下降3.7%,TAG上升6.0%,TAG/HDL-C比值上升10.1%,CRP上升8.5%,脂联素减少5.0%,瘦素增加10.1%,铁蛋白激增28.1%,转铁蛋白受体/铁蛋白比值则下降23.1%。其他类型的铁摄入仅与血浆铁蛋白水平升高有关,未发现其他显著关联。这些结果在进一步调整BMI、社会经济地位及排除有高血压或高胆固醇病史的参与者后,仍然一致。
4、血红素铁与2型糖尿病关联的血浆代谢组学生物标志物
研究通过整合血浆代谢组学数据,构建了一个多代谢物评分,用于预测2型糖尿病风险。研究发现,一些代谢物与T2D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呈正相关,而另一些代谢物呈负相关。总的来说,较高的代谢物评分与更高的T2D风险相关,且血红素铁的摄入量与较高的代谢物评分显著相关,表明血红素铁摄入可能通过影响这些代谢物增加T2D风险。
综上所述,哈佛大学的研究发现,较高的血红素铁摄入量与2型糖尿病风险的增加有关,其中血红素铁摄入量的增加与2型糖尿病风险增加26%相关。在未加工红肉与T2D风险的关系中,血红素铁占了65.6%。研究中关于血浆代谢和代谢组学生物标志物的结果进一步印证了血红素铁与T2D之间的关联。这些发现对公共卫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于经常食用红肉的人来说,减少血红素铁摄入量的最有效方法是减少红肉摄入量。若您确实偏好食用红肉,请务必控制摄入量,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潜在风险。
以下是减少饮食中血红素铁的方法:
① 少吃红肉、加工肉和动物内脏(例如肝脏);
② 选择未经过多加工的植物性蛋白质来源(如豆类)以及优质鸡蛋;
③ 选择鱼肉和瘦白肉(例如鸡肉);
④ 增加蔬菜的摄入量,以丰富饮食结构和营养平衡;
⑤ 限制酒精和高糖食物的摄入。
参考资料: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2255-024-01109-5
上一篇:“肠”治久安,肠道微生物如何影响你的营养与健康?
下一篇:抵挡幽门螺杆菌,酸奶来帮忙!不用抗生素的抗菌新策略来了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