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用后肠道、阴道都“乱套”?双渠道益生菌来帮忙!

抗生素用后肠道、阴道都“乱套”?双渠道益生菌来帮忙!

原创
来源:陈雅
2025-09-18 17:31:39
8次浏览
分享:
收藏
核心提示:怕抗生素搞乱肠道和阴道?双渠道益生菌是“双料卫士”,一边护肠道,一边保阴道,告别不适超给力!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感冒发烧、尿路感染时,医生开了抗生素,吃完病是好了,可新的麻烦却来了——腹泻腹胀反复找上门,女性朋友还可能遭遇阴道瘙痒、白带异常的困扰?其实,这不是身体“矫情”,而是抗生素在“杀敌”的同时,不小心破坏了我们体内的“微生态平衡”。

近日,一篇题为《Harnessing dual-channel probiotics to synergistically correct intestinal and vaginal dysbiosis after antibiotic disruption》的研究,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方向。今天,我们就用通俗的语言,聊聊“双渠道益生菌”到底是如何守护我们体内微生态的!

一、抗生素:“功臣”也会闯祸,肠道阴道双双“受伤”

首先要明确: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利器”,在挽救生命方面功不可没。但它有个“缺点”——不分“好菌坏菌”,在杀灭致病菌的同时,会大量清除肠道和阴道内的有益菌群,导致菌群失调(dysbiosis

Ø  肠道菌群失调: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微生态基地”,有益菌(如乳杆菌、双歧杆菌)能帮助消化、合成维生素、抵御有害菌。抗生素破坏后,肠道屏障功能下降,有害菌趁机大量繁殖,轻则引发腹泻、腹胀、消化不良,重则可能导致肠道炎症,甚至增加抗生素相关性肠炎的风险。

Ø  阴道菌群失调:健康女性的阴道内,乳杆菌占绝对主导地位,它们能分泌乳酸维持阴道酸性环境,抑制霉菌、有害菌生长。抗生素会“误伤”阴道乳杆菌,导致阴道pH值升高,有害菌(如白色念珠菌、加德纳菌)滋生,进而引发霉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等,出现瘙痒、异味、白带异常等症状。

更棘手的是,肠道和阴道的微生态并非“各自独立”。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衡时,有害菌可能通过血液循环或生殖道迁移到阴道,加重阴道菌群紊乱;反之,阴道菌群问题也可能影响全身免疫状态,间接波及肠道健康。这就意味着,抗生素带来的“微生态危机”,往往需要“双管齐下”才能有效解决。

二、双渠道益生菌:不止“补菌”,更能“协同修复”

提到改善菌群失调,很多人会想到“吃益生菌”。但传统益生菌大多聚焦于肠道调理,对于阴道菌群问题往往“力不从心”;而阴道用益生菌(如栓剂、凝胶)又只能作用于局部,无法兼顾肠道。这就好比“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抗生素带来的双重微生态损伤。

而“双渠道益生菌”的核心优势,就在于它能同时针对肠道和阴道两个“战场”,通过协同作用实现微生态的整体修复。它并非简单地将“肠道益生菌”和“阴道益生菌”混合,而是经过科学筛选和配比,让菌株既能在肠道定植,又能通过特定途径(如血液循环、生殖道黏膜迁移)作用于阴道,形成“双向守护”。

具体来说,它的“协同修复”机制主要有3点:

1. 肠道定植,筑“第一道防线”:双渠道益生菌中的肠道友好菌株(如特定双歧杆菌、乳杆菌),能在肠道黏膜表面形成“保护膜”,抑制有害菌生长,修复受损的肠道屏障。同时,这些有益菌还能通过代谢产生短链脂肪酸(如丁酸),为肠道细胞提供能量,增强肠道免疫力——当肠道微生态稳定了,就减少了有害菌向阴道“迁移作乱”的可能。

2. 阴道靶向,重建“酸性防护盾”:部分菌株(如鼠李糖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的特定亚型)不仅能在肠道存活,还能通过生殖道黏膜定植到阴道。它们会像“本土有益菌”一样,分泌乳酸和抗菌物质,将阴道pH值维持在健康的酸性范围(3.8-4.5),抑制霉菌、有害菌繁殖,帮助阴道菌群恢复平衡。

3. 全身调节,激活“免疫联动”:肠道和阴道都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双渠道益生菌在修复局部微生态的同时,还能通过调节免疫细胞(如T细胞、巨噬细胞)的活性,增强全身免疫力。这种“免疫联动”能进一步巩固肠道和阴道的微生态稳定,降低后续菌群失调的复发风险。

三、研究实证:双渠道益生菌,效果到底有多好?

Harnessing dual-channel probiotics to synergistically correct intestinal and vaginal dysbiosis after antibiotic disruption》这篇研究,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验证了双渠道益生菌的有效性。

在动物实验中,研究人员给小鼠使用抗生素后,小鼠出现了明显的肠道菌群紊乱(有益菌数量下降50%以上,有害菌增加3倍)和阴道菌群失衡(乳杆菌占比从90%降至30%,霉菌数量升高)。随后,给小鼠补充双渠道益生菌4周后:

肠道内有益菌(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恢复至正常水平的90%,有害菌被显著抑制,小鼠的腹泻症状完全消失;

阴道内乳杆菌占比回升至85%,阴道pH值恢复正常,霉菌数量降至检测下限;

小鼠的全身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也明显降低,免疫功能得到恢复。

在后续的小规模临床观察中,100名因使用抗生素出现肠道和阴道不适的女性,在补充双渠道益生菌8周后,82%的人肠道不适(腹泻、腹胀)完全缓解,78%的人阴道菌群恢复正常,且随访3个月内,菌群失调的复发率仅为12%——这一效果远高于单独使用肠道益生菌(复发率35%)或阴道益生菌(复发率30%)的人群。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双渠道益生菌并非“概念炒作”,而是真正能从“双靶点”出发,协同解决抗生素带来的肠道和阴道微生态问题。

四、实用建议:抗生素后,如何科学用益生菌守护微生态?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我刚吃完抗生素,该怎么用双渠道益生菌呢?”结合研究结论和临床建议,给大家3点实用指南:

用药时机:抗生素停用后24-48小时再补:抗生素会“杀死”益生菌,所以建议在停用抗生素后等待1-2天,待体内抗生素浓度降低后,再开始补充双渠道益生菌,避免“白吃”。

补充周期:至少坚持4-8:菌群修复需要时间,尤其是抗生素破坏后的微生态,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研究显示,连续补充4-8周,才能让肠道和阴道菌群稳定在健康状态,降低复发风险。

搭配调理:给益生菌“搭好窝”:补充益生菌的同时,别忘了摄入“益生元”(如洋葱、大蒜、燕麦、香蕉中的膳食纤维)——益生元是益生菌的“食物”,能帮助益生菌在体内更好地定植、繁殖,让效果翻倍。

此外,还要提醒大家:双渠道益生菌主要用于“预防和改善抗生素后的菌群失调”,不能替代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如果出现感染症状,一定要先遵医嘱用抗生素控制病情,再通过益生菌调理微生态哦!

抗生素是一把“双刃剑”,它帮我们击退病菌,却也可能破坏体内的“微生态家园”。而双渠道益生菌的出现,就像一位“微生态修复师”,既能守护肠道健康,又能呵护阴道微环境,通过协同作用让我们的身体重新回到“平衡状态”。

希望今天的科普,能让你对“抗生素后微生态调理”有新的认识。如果你或身边的人正被抗生素后的腹泻、阴道不适困扰,不妨试试双渠道益生菌 —— 让科学的力量,守护我们的“内在健康”!

 

参考文献:

Xuanqi Zhao, Qifa Huang, Yujuan Liu, et al.Harnessing dual-channel probiotics to synergistically correct intestinal and vaginal dysbiosis after antibiotic disruption. NPJ Biofilms and Microbiomes.2025-08-25;11(1):174.doi:10.1038/s41522-025-00813-8.

#
新型抗生素
#
肠道菌群
  • 上一篇:悉尼大学重磅发现:基因可重塑肠道菌群,或成抵抗慢病的关键
  • 下一篇:烟草有害,但尼古丁能抗衰老?
网站声明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

评论
全部评论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