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与栽培双孢蘑菇风味差异的转录组学与代谢组学研究

野生与栽培双孢蘑菇风味差异的转录组学与代谢组学研究

原创
来源:郭慧阳
2025-10-30 16:05:01
14次浏览
分享:
收藏
核心提示:该研究揭示了野生型与栽培型双孢蘑菇风味差异的分子调控通路与关键代谢物,构建基因 - 代谢物关联网络,筛选风味相关的关键基因,为双孢蘑菇风味增强、营养提升的精准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与分子靶点。

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是全球最受欢迎的食用真菌之一,因良好口感、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特点及潜在药用价值,栽培历史已超 300 年。目前全球市场以栽培型为主,但消费者对风味和营养品质的需求不断提升,而野生型与栽培型的风味差异机制尚未明确,成为优质品种人工育种的核心瓶颈。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陈美元团队在国际期刊scientific reports(Q1,IF3.8)发表相关研究,揭示了野生型(W)与栽培型(C)双孢蘑菇风味差异的分子调控通路与关键代谢物,构建基因 - 代谢物关联网络,筛选风味相关的关键基因,为双孢蘑菇风味增强、营养提升的精准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与分子靶点。

 

 

野生型(W)与栽培型(C)双孢蘑菇的总蛋白和氨基酸含量无显著统计学差异。部分菌株(如 C 组的 A325、A319)的氨基酸和蛋白含量略高,W 组的 A409、A408 略高,但整体组间无显著差异,提示传统认为的 “蛋白 / 氨基酸是风味核心驱动因素” 在此不成立,次级代谢物可能是风味差异的关键(图1)

 

1. 总蛋白与氨基酸含量。总蛋白和氨基酸含量通过热图呈现,颜色越红,代表该代谢物(此处指蛋白或氨基酸)含量越高;颜色越蓝,代表该代谢物含量越低。热图最下方一行代表总蛋白含量。其中,W 表示野生型菌株,C 表示人工栽培型菌株。

 

转录组学结果:差异基因(DEGs)鉴定与分析

共鉴定出103 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 45 个在 W 组高表达,58 个在 C 组高表达(图 3A)。C 组中高表达的 top2 基因是AGABI2DRAFT_133726(γ- 谷氨酰环转移酶 GGCT) 和AGABI2DRAFT_134468(假设蛋白 AN958_09571) ;W 组中高表达的 top2 基因是AGABI2DRAFT_62224(蛋白二硫键异构酶 PDIA1) 和AGABI2DRAFT_68765(H + 反向转运体) (表 S3)。

 

关键功能基因与富集分析

核心差异基因:C 组中AGABI2DRAFT_188981 和 AGABI2DRAFT_191000(编码高亲和力蛋氨酸通透酶 MUP1)显著上调。蛋氨酸是含硫氨基酸,是食用菌风味化合物(如硫化物、硫醇)的关键前体,MUP1 可通过调控蛋氨酸的吸收与代谢,间接影响风味物质合成。GO 富集:103 个 DEGs 显著富集于 7 个 GO 条目,包括阳离子运输(GO:0006812)、氨基酸跨膜运输(GO:0003333)、碳水化合物代谢过程(GO:0005975)等,共 16 个 DEGs 参与这些条目(图 3C)。KEGG 富集:显著富集的通路包括磷脂酰肌醇信号系统(ko04070)、肌醇磷酸代谢(ko00562)、果糖和甘露糖代谢(ko00051)等,涉及 AGABI2DRAFT_191352(6 - 磷酸果糖激酶)等关键基因。

 

2. 差异表达基因(DEGs)鉴定。(A)差异表达基因火山图:显著差异表达的基因以红色点(上调)或绿色点(下调)表示。(B)差异表达基因(DEGs)热图:红色和绿色分别代表基因表达上调和下调。(C)16 个富集于 GO 条目(基因本体论条目)的候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红色和蓝色分别代表基因表达上调和下调。(D)富集于 KEGG 通路(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的候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红色和蓝色分别代表基因表达上调和下调。其中,W 表示野生型菌株,C 表示人工栽培型菌株。

 

代谢组学结果:差异代谢物鉴定与分析

差异代谢物整体特征

共筛选出44 个差异代谢物,top10 差异代谢物按含量排序为:富马酸、2 - 羟基丁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 1、尿苷 2、脯氨酸、α- 酮戊二酸、缬氨酸、O - 磷酸苏氨酸 1、棕榈酸。差异代谢物显著富集于 5 条通路:三羧酸循环(TCA 循环,ath00020)、丙氨酸 - 天冬氨酸 - 谷氨酸代谢(ath00250)、氨酰 - tRNA 生物合成(ath00970)、缬氨酸 - 亮氨酸 - 异亮氨酸生物合成(ath00290)及降解(ath00280),涉及 α- 酮戊二酸、缬氨酸、富马酸等 5 个关键代谢物。

 

3. 差异代谢物鉴定。(A)差异代谢物火山图:显著差异表达的代谢物以红色点(上调)或绿色点(下调)表示。(B)差异代谢物热图:红色和蓝色分别代表代谢物含量上调和下调。(C)5 个富集于 KEGG 通路的候选差异表达基因(DEGs):红色和蓝色分别代表基因表达上调和下调。其中,W 表示野生型菌株,C 表示人工栽培型菌株。

 

通过冗余分析(RDA)构建关联网络,核心关联包括:

AGABI2DRAFT_181624(运输与分解代谢相关基因)与 O - 磷酸苏氨酸 1 呈正相关,该基因通过参与葡萄糖、半乳糖等碳水化合物代谢为双孢蘑菇供能;

AGABI2DRAFT_212894(细胞色素 P450 酶基因)与脯氨酸、尿苷 2、苯丙氨酸 1 相关,细胞色素 P450 酶在真菌天然产物合成中起关键作用;

AGABI2DRAFT_191352(编码 6 - 磷酸果糖激酶 PFK)与 2 - 羟基丁酸呈强正相关(r=0.82,p<0.05) 。PFK 是糖酵解的限速酶,可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而 PEP 是多种有机酸的前体,揭示糖酵解通量对风味代谢的直接调控作用。

 

4. 差异表达基因与差异代谢物的冗余分析(RDA)。其中,W 表示野生型菌株,C 表示人工栽培型菌株。

 

对 AGABI2DRAFT_181624、AGABI2DRAFT_212894、AGABI2DRAFT_191352 三个关键基因进行 qRT-PCR 验证,结果显示三者的表达趋势与转录组数据完全一致,证实转录组测序结果的可靠性。

 

结论

该研究为双孢蘑菇风味增强型育种提供明确分子靶点,可通过基因编辑或代谢工程调控 AGABI2DRAFT_188981 等基因,优化风味物质合成;揭示栽培对双孢蘑菇代谢重编程的影响,为优化栽培条件(如底物成分、温湿度)以提升风味和药用价值提供参考;建立的 “转录组 - 代谢组联合分析框架” 可推广至其他食用菌的风味与营养研究,推动食用菌产业的精准发展。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598-025-95714-3

  • 上一篇:暂无
  • 下一篇:金针菇多糖与新鲜湿米粉之间的碰撞
网站声明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

评论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