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防腐新选择:研究发现噬菌体内溶素可有效抑制猪肉腐败,且对肉质无害
“绿色”防腐新选择:研究发现噬菌体内溶素可有效抑制猪肉腐败,且对肉质无害
全球每年约有13亿吨食物被浪费,其中微生物腐败是主要原因之一。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作为一种适应力极强的腐败菌,是高蛋白食品(如肉类)变质的关键元凶,它能分泌酶类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和脂肪。传统的热杀菌或化学防腐剂虽有效,但往往会影响食品的风味和质地。噬菌体作为一种天然抗菌剂虽被应用,但其自身存在易失活、细菌易产生抗性等局限。因此,食品工业迫切需要一种高效、安全且不影响品质的新型生物保鲜策略。
基于此,来自贵州医科大学的丁毅风教授和华中农业大学的王晓红教授团队旨在探索源自噬菌体的内溶素作为新型抗菌剂,以精准控制荧光假单胞菌,延长食品货架期。其成果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上,题为Express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endolysin LysPFX32 as potential biological antimicrobial agent against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for pork preservation。
本研究首先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分子对接预测了从荧光假单胞菌噬菌体PFX2中鉴定出的新型内溶素LysPFX32的结构与功能,随后将其克隆至pET-28b载体中,在E. coli BL21中成功表达并纯化。研究团队通过浊度降低测定、细胞膜通透性分析、zeta电位测量和扫描电镜观察等多种方法评估其抗菌活性,并通过结晶紫染色、CLSM成像及胞外多糖/蛋白定量分析其抗生物膜效果。结果表明,在EDTA辅助下,LysPFX32能高效裂解目标菌,其MIC值为95 µg/mL;它能显著破坏细胞膜完整性,导致内容物泄漏并最终使细胞裂解;同时,它能有效抑制和清除生物膜,减少胞外多糖和蛋白含量。安全性实验显示其无溶血活性和细胞毒性。最终,在猪肉模型中验证了其应用潜力,LysPFX32处理能显著降低细菌数量,并更好地维持猪肉的色泽、质地、pH值和持水性,有效延长了保鲜期。
然而,LysPFX32严重依赖EDTA,研究团队提出通过“基因工程”和“新型递送系统”两大策略来攻克这一技术瓶颈,最终目标是开发出一种独立、高效、适用于多种食品的商业化生物防腐剂。 这为后续研究指明了非常清晰和实际的方向。
参考文献链接:https://doi.org/10.1016/j.ijbiomac.2024.139448
上一篇:STTT | 曹彬教授团队等首次揭示Ninjurin-1 在甲型流感病毒感染期间的重要作用
下一篇:四川大学张霆等合作揭示宿主细胞通过Z-RNA对抗病毒感染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