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食源性致病菌?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有哪些?

什么是食源性致病菌?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有哪些?

转载
来源:海关热线
2024-04-23 11:07:57
434次浏览
分享:
收藏
核心提示:食源性致病菌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来源。是指以食物为载体导致人类发生疾病的一大类细菌。常见食品致病菌主要有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一、 什么是食源性致病菌

  食源性致病菌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来源。是指以食物为载体导致人类发生疾病的一大类细菌。常见食品致病菌主要有痢疾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霍乱弧菌、炭疽杆菌、鼻疽杆菌、结核菌、布氏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志贺氏菌等。

  二、 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有哪些?

  最常见污染食品并具有我国地域和饮食特点的致病细菌主要有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名列榜首”的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属肠道细菌科,包括那些引起食物中毒,导致胃肠炎、伤寒和副伤寒的细菌。据统计,在世界各国的种类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列榜首。

  由沙门氏菌引起的食品中毒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头痛、畏寒和腹泻等,还伴有乏力、肌肉酸痛、视觉模糊、中等程度发热、躁动不安和嗜睡,持续时间2~3天,通常在发热后72小时内会好转。婴儿、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则可能因沙门氏菌进入血液而出现严重且危及生命的菌血症,少数还会合并脑膜炎或骨髓炎,平均致死率为4.1%。沙门氏菌最适繁殖温度为37℃,在20℃以上即能大量繁殖,因此,低温储存食品是一项重要预防措施。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在国标中分别对肉制品、水产制品、即食蛋制品、粮食制品、饮料、冷冻饮品、即食调味品等11类产品规定了沙门氏菌的限量要求,均为不得检出。

  “无处不在”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下简称“金葡菌”),隶属于葡萄球菌属,是革兰氏阳性菌代表,为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该菌最适宜生长温度为37℃,pH为7.4,耐高盐,可在盐浓度接近10%的环境中生长。金葡菌常寄生于人和动物的皮肤、鼻腔、咽喉、肠胃、痈、化脓疮口中,空气、污水等环境中也无处不在。

  金葡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在适当的条件下,能够产生肠毒素,引起食物中毒。近几年,由其引发的食物中毒报道层出不穷,占食源性微生物食物中毒事件的 25%左右,已成为仅次于沙门氏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的第三大微生物致病菌。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了金葡菌的限量标准,规定熟肉制品、熟制水产品、熟制粮食制品等8大类食品中,同批次采集5份样品,每份样品中的金葡菌浓度均不得超出1000 CFU/g,仅允许其中1份样品在100~1000 CFU/g之间。

  “敏感”的副溶血性弧菌

  副溶血性弧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呈弧状、杆状、丝状等多种形状,无芽孢,是一种嗜盐性细菌。主要来源于海产品,如墨鱼、海鱼、海虾、海蟹、海蜇,以及含盐分较高的腌制食品,如咸菜、腌肉等。其存活能力强,在抹布和砧板上能生存1个月以上,海水中可存活47天。此菌对酸敏感,在普通食醋中5分钟即可杀死,对热的抵抗力也较弱。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多发生在6~10月,海产品大量上市时。中毒原因主要是烹调时未烧熟煮透或熟制品被污染。一般表现为急发病,潜伏期2~24小时,一般为10小时发病。主要症状为腹痛,在脐部附近剧烈,多为阵发性绞痛,并有腹泻、恶心、呕吐、畏寒发热,大便似水样。便中混有黏液或脓血,部分病人有里急后重,重症患者因脱水,使皮肤干燥及血压下降造成休克。少数病人可出现意识不清、痉挛、面色苍白或发绀等现象,若抢救不及时,呈虚脱状态,可导致死亡。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了副溶血性弧菌的限量标准,规定水产制品、即食调味品中,同批次采集 5 份样品,每份样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浓度均不得超出1000 MPN/g,仅允许其中1份样品在100~1000 MPN/g之间。

  “不怕冷”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以下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是由一位名叫“约瑟夫·李斯特”的外国医生发现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可在低温下生长,0~45℃都能生存,在零下20℃的环境下仍能存活1年,在冰箱冷藏室4~6℃的温度下仍可大量繁殖,所以就有“冰箱杀手”的称号。

  它在自然界分布非常广泛,土壤、粪便、水体、蔬菜、青贮饲料以及多种食品中都存在。单增李斯特菌属于细胞内寄生致病菌,它自身不产生内毒素,而是产生一种具有溶血性质的外毒素——单增李斯特菌溶血素O(LLO),是其重要毒力因子。最容易污染的食品为乳和乳制品、肉和肉制品、蔬菜、沙拉、海产品和冰淇淋等,尤其是冰箱中保存时间过长的乳制品、肉制品最为常见。

  由于体液免疫对单增李斯特菌感染无保护作用,故细胞免疫力低下和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容易受到它的感染。感染后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轻者为腹泻、腹痛、发热;重者可导致败血症、脑膜炎和脑脊膜炎,孕妇可出现流产、死胎等后果,幸存的婴儿则易患脑膜炎导致智力缺陷或死亡。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分别对干酪、再制干酪、熟肉制品以及即食生肉制品规定了单增李斯特菌的限量要求,均为不得检出。

  • 上一篇:微生物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
  • 下一篇:一种新食品原料—假肠膜明串珠菌
网站声明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

评论
全部评论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