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通报一例甲类传染病霍乱病例,小心“病从口入”!
江苏通报一例甲类传染病霍乱病例,小心“病从口入”!
9月9日,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通报一例霍乱病例,该患者经有效治疗,现已基本痊愈,到目前为止未发现新增病例。霍乱是由霍乱弧菌(O1型或O139型产毒菌株)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属我国甲类传染病及国际检疫传染病。其核心特征为剧烈水样腹泻、呕吐、脱水及电解质紊乱,严重者可致循环衰竭、急性肾衰竭甚至死亡。
霍乱弧菌通过污染的水或食物传播,尤其在卫生条件差的地区高发。弧菌抵达肠道后在小肠碱性环境繁殖,产生霍乱肠毒素,引发肠液过度分泌。典型传播场景包括被粪便污染的水源、食用未煮熟的海产品(如鱼、贝类)或接触患者排泄物。
霍乱的临床表现有三阶段:
(1)泻吐期:突发无痛性水样腹泻,初为泥浆样便,迅速转为米泔水样或洗肉水样便,每日可达数十次。呕吐多在腹泻后出现,初为胃内容物,后为清水样或米泔水样液体。
(2)脱水期:因频繁泻吐导致严重脱水,表现为皮肤干燥、眼窝凹陷、尿量锐减、声嘶、四肢厥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甚至意识模糊或昏迷。电解质紊乱可引发肌肉痉挛(腓肠肌为主)、心律失常。
(3)恢复期:及时补液治疗后,症状逐渐缓解,尿量增加,体力恢复。约1/3患者在此期出现反应性低热(38-39℃),持续1-3日。
如何治疗?
补液治疗:核心措施,轻中度脱水者口服补液盐,重度脱水者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氯化钾等,纠正水及电解质失衡。
抗菌治疗:缩短病程、减少排菌量,常用药物包括多西环素、环丙沙星、阿奇霉素(需根据耐药性调整方案)。
对症治疗:止吐(昂丹司琼)、缓解肌肉痉挛(葡萄糖酸钙)、退热等。
隔离措施:患者需按甲类传染病严格隔离至症状消失且粪便培养连续两次阴性,排泄物用含氯消毒剂处理。
如何预防?
(1)控制传染源:及时发现、隔离患者,加强疫区监测。
(2)切断传播途径:
饮食卫生:不食生冷、腐败食物,海鲜彻底煮熟,避免生水饮用。
个人卫生:勤洗手(尤其餐前便后),不共用餐具。
环境卫生: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定期消杀,避免积水滋生蚊虫。
(3)保护易感人群:
疫苗接种:流行区高危人群可接种重组B亚单位/菌体霍乱疫苗(肠溶胶囊)。
免疫力提升: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
特殊人群:儿童与老年人因免疫力较弱,感染后更易发展为重症,需重点防护,出现症状应立即就医。
上一篇:真空包装不是绝对安全,小心肉毒中毒!
下一篇:登革热已进入高发期!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