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荧光光纤传感器问世,实时监测疾病标志物
新型荧光光纤传感器问世,实时监测疾病标志物
你是否想过,未来的疾病检测可以像测血糖一样简单、实时、便携?一项最新研究将这一愿景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科学家们开发出一种新型荧光光纤传感器,能够实时、高灵敏地检测酪氨酸酶活性,为皮肤病、神经系统疾病等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全新工具。
什么是酪氨酸酶?为何要检测它?
酪氨酸酶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和人体中的含铜酶,它不仅参与黑色素的合成,还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例如:
A.黑色素相关疾病:如白化病、恶性黑色素瘤;
B.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
因此,快速、准确地检测酪氨酸酶活性,对临床诊断和健康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检测方法的局限
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色谱法、电化学法等,但它们大多设备笨重、操作复杂,难以实现便携式和实时检测,限制了在床边诊断或家庭健康监测中的应用。
新型传感器的突破:原位合成+光纤传感
这项研究中,团队提出了一种原位合成硅量子点(SiQDs)的荧光光纤传感器,具有以下优势:
1、一步制备:直接在锥形光纤表面通过温和的还原反应合成黄色荧光SiQDs,无需预先合成荧光材料;
2、高灵敏度:检测限低至0.025 U/mL,线性范围为0.03–1.0 U/mL;
3、强抗干扰能力:黄色荧光有效避开了生物样本中常见的蓝绿色自发荧光干扰;
4、便携与在线监测:结合小型光学平台,可实现实时、远程检测。
传感器如何工作?
传感器基于酪氨酸酶催化多巴胺转化为多巴胺醌(DQ),后者通过内滤效应淬灭SiQDs的荧光信号。整个过程无需标记、无需复杂试剂,操作简便。
图1.示意图展示了(a)荧光光纤传感探针的原位制备工艺,(b)对应的传感平台及其酪氨酸检测机制。
实际应用验证
研究团队在真实血清样本中成功检测了酪氨酸酶活性,回收率在95.6%–107.9%之间,与商用检测盒结果高度一致,证明了其在复杂生物样本中的可靠性与实用性。
未来展望
该传感器不仅适用于酪氨酸酶检测,其原位合成策略也可推广至其他生物标志物的检测,为便携式医疗设备、家庭健康监测、现场快速诊断等领域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bios.2025.118054
上一篇:7分钟精准揪出致病菌!新型传感器革新尿路感染诊断
下一篇: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基于Pt@MOF双模态信号的CRISPR分析用于诺如病毒的多通道荧光及可视化检测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