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蚊传播的病毒性蚊媒病有哪些?

伊蚊传播的病毒性蚊媒病有哪些?

原创
来源:高珺珊
2025-07-31 14:56:54
22次浏览
分享:
收藏
核心提示:在超过3500种蚊子中,埃及伊蚊凭借一己之力成为四种病毒的传播媒介:黄热病、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寨卡。蚊子要成为人类病原体的主要媒介,它必须很容易利用人类作为血液的来源,并以高密度生活在广阔的地理区域内与人类密切联系。

在超过3500种蚊子中,埃及伊蚊凭借一己之力成为四种病毒的传播媒介:黄热病、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寨卡。蚊子要成为人类病原体的主要媒介,它必须很容易利用人类作为血液的来源,并以高密度生活在广阔的地理区域内与人类密切联系。许多蚊子都符合这些标准。但另外一个标准:它必须允许人类病原体生长并感染其唾液。埃及伊蚊是最符合所有这些标准的物种,可以成为有效的载体。

埃及伊蚊原产于非洲,那里仍然可以发现祖先种群在森林和生态带中繁殖,幼虫在树洞中繁殖,成虫更喜欢非人类作为血餐。当人类开始生活在非洲的村庄和城镇时,他们开始全年将水储存在容器中,这使这里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蚊子幼虫繁殖地,尤其是在漫长的旱季。在非洲雨林中,病毒-蚊子-灵长类已形成稳定传播链。但当人类与埃及伊蚊离开非洲,平衡被打破。伊蚊的传播时间线相当明确,并且与流行病学记录一致。16世纪奴隶贸易船将蚊子与黄热病毒带往美洲,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蚊子入侵亚洲。

常见蚊媒病毒的溯源

黄热病毒:1500年前无非洲外流行记录,欧洲殖民者高死亡率与非洲土著免疫力对比显著,基因组分析证实至少1500年前的非洲起源。除埃及伊蚊外,10种非洲本土伊蚊参与灵长类间传播。

基孔肯雅病毒:1952年坦桑尼亚首次分离,187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10年后)亚洲首次明确记载,非洲至少8种伊蚊(含埃及伊蚊)参与传播。

寨卡病毒:1947年乌干达猕猴及伊蚊中首次分离,2007年密克罗尼西亚暴发标志其致病性显现,7种非洲伊蚊携带病毒。

登革病毒:起源存疑,但系统发育证据支持其溯源,黄病毒属中,登革病毒所在进化支多含非洲病毒,登革病毒血清型分化前的祖先谱系与寨卡病毒亲缘最近。非洲存在明确森林循环:3种本土伊蚊在非人灵长类间传播。

登革热作为全球分布最广的虫媒病之一,蚊子叮咬患者后,病毒在蚊子体内繁殖7-14天,随后成为移动载体,再通过叮咬健康人完成传播闭环。患者一旦感染登革病毒会出现高热、剧烈疼痛、皮疹等症状,重症可危及生命。基孔肯雅热则因剧烈关节疼痛得名,同样由伊蚊传播,虽多数为轻症,但疼痛可能持续数月。寨卡病毒病对普通人群影响较小,却会导致孕妇胎儿出现严重出生缺陷。因此,灭蚊防蚊是控制蚊媒病传播的关键。

参考文献:

Powell JR. Mosquito-Borne Human Viral Diseases: Why Aedes aegypti? Am J Trop Med Hyg. 2018, 98(6):1563-1565.

 

 

  • 上一篇:病毒性肝炎:不止乙肝,甲肝、丙肝、戊肝、丁肝同样不容忽视
  • 下一篇:基因组信息数据整合框架助力新兴模式生物的团队科学研究
网站声明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

评论
全部评论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