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猎手”:新型传感器快速识别铜绿假单胞菌

“细菌猎手”:新型传感器快速识别铜绿假单胞菌

原创
来源:邹晶晶
2025-10-24 15:11:37
34次浏览
分享:
收藏
核心提示:本文介绍了一种靶向铜绿假单胞菌的新型阻抗生物传感器。该传感器利用重组LecB蛋白与细菌表面α-D-甘露糖的高特异性结合,以及纳米多孔金(NPG)的信号放大能力,实现了对铜绿假单胞菌的快速、灵敏检测。这一方法首次将重组LecB功能化的NPG用于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为临床诊断、食品安全和环境监测提供了一种高效、准确的新工具。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机会性病原体,常在免疫受损个体中引发严重感染,如医院获得性肺炎和泌尿道感染等。其广泛存在于自然和人工环境中,可通过空气、水和土壤传播,对公共卫生构成威胁。因此,快速、灵敏地检测铜绿假单胞菌对于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传统检测方法如平板计数法耗时且缺乏特异性,而PCR和质谱分析等替代技术则需要昂贵设备和专业人员。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因其高灵敏度、操作简便、快速响应和低成本等优势,在病原体检测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其中,凝集素因其独特的糖结合特异性而成为极具潜力的识别元件。LecB是一种由铜绿假单胞菌分泌的可溶性凝集素,能够特异性结合果糖、甘露糖及其含甘露糖的寡糖。研究表明,LecB与铜绿假单胞菌细胞表面的Psl多糖相互作用,促进生物膜的稳定性。基于此背景,山东大学王霞课题组利用重组LecB的高特异性结合能力,并结合纳米多孔金(NPG)作为固定载体,构建了一种新型阻抗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该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铜绿假单胞菌细胞表面的Psl多糖中的α-D-甘露糖残基与LecB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将LecB固定在NPG上,并进一步修饰到GCE电极上。当样本中存在铜绿假单胞菌时,会与LecB/NPG/GCE结合形成一层非导电复合物,阻碍电子的转移,导致电极表面的电荷转移阻抗(Rct)显著增加(图1)。这种阻抗的变化可以通过电化学阻抗谱(EIS)进行检测(图2)。检测结果显示(图3),其电荷转移阻抗(Rct)随细菌浓度的对数线性增加,检测范围为10 CFU/mL106 CFU/mL,检测限低至10 CFU/mL,且相关系数(R2)达到0.994,表现出优异的定量检测能力。在特异性测试中,非目标细菌对检测信号的影响较小,相对变化在5.95%以内,证明了其对铜绿假单胞菌的特异性识别能力。重复性测试中,五次独立实验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6%,表明生物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重复性,能够在多次检测中提供一致的结果。在实际应用验证中,研究人员在自来水、牛奶和人血清等复杂样本中进行了加标实验,回收率为93.05%119.63%,相对标准偏差低于7.85%,进一步证明了其在复杂环境下的适应性和可靠性(表1)。

总体而言,本研究开发的基于重组LecB蛋白和纳米多孔金的阻抗生物传感器,实现了对铜绿假单胞菌的快速、灵敏检测。该传感器具有高特异性、宽检测范围和低检测限,适用于多种复杂样品。其优势在于检测灵敏、速度快、成本效益高且易于制备,显示出良好的现场应用前景。但在处理极高浓度样本时仍存在一定的非特异性吸附效应,且长期稳定性和规模化应用的可行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1  LecB/NPG/GCE生物传感器的构建过程及铜绿假单胞菌检测原理。

2  LecB/NPG/GCE生物传感器的制备和电化学性能表征。(ANPGSEM图像,展示了其三维多孔结构,为生物分子的固定提供了丰富的结合位点。(BLecB/NPG复合材料的SEM图像,显示LecB蛋白成功固定在NPG表面,多孔结构变得不明显。(CNPGEDS分析,检测到主要含有金(Au)元素,表明NPG的纯度较高。(DLecB/NPG复合材料的EDS分析,检测到碳(C)、氮(N)和氧(O)元素,进一步验证LecB蛋白成功固定在NPG表面。(ECV测试结果,显示NPG/GCE电极的氧化还原峰电流密度显著高于裸GCE,而LecB/NPG/GCE电极的氧化还原峰电流密度显著降低,表明LecB蛋白成功固定并影响了电极的电化学性能。(FEIS测试结果,显示LecB/NPG/GCE电极的电荷转移阻抗(Rct)显著增加,表明LecB蛋白的固定形成了绝缘层,阻碍了电子转移。

3  LecB/NPG/GCE生物传感器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检测性能。(ALecB/NPG/GCE生物传感器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检测可行性。Rct显著增加,表明生物传感器能够特异性识别铜绿假单胞菌。(BNPG/GCE电极对铜绿假单胞菌的非特异性吸附。低浓度下阻抗变化不明显,高浓度下阻抗变化显著,表明非特异性吸附在高浓度下有一定影响。(CLecB/NPG/GCE生物传感器对不同浓度铜绿假单胞菌的检测。Rct随浓度对数线性增加,检测范围为10 CFU/mL106 CFU/mL,检测限低至10 CFU/mL。(DRct与铜绿假单胞菌浓度对数之间的线性关系。(ELecB/NPG/GCE生物传感器的特异性。非目标细菌对检测信号的影响较小,相对变化在5.95%以内,表明生物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特异性。(FLecB/NPG/GCE生物传感器的重复性。五次独立实验的RSD小于6%,表明生物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重复性。

1  不同样品中铜绿假单胞菌的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bios.2025.117788

  • 上一篇:尝一口就知道得流感?舌尖上的检测器来了!
  • 下一篇:智能微流控比色仪:自动狙击水中O157:H7大肠杆菌
网站声明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

评论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