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益生菌体外免疫刺激活性的种属依赖性

2024-04-18 21:02:48
2604次浏览
分享:
核心提示:健康人肠道来源的特定益生菌菌株及下一代益生菌可以调节宿主免疫,且这一调节过程具有菌株特异性。但是目前少有研究对不同种属肠道微生物的免疫刺激活性进行系统性比较。

健康人肠道来源的特定益生菌菌株及下一代益生菌可以调节宿主免疫,且这一调节过程具有菌株特异性。但是目前少有研究对不同种属肠道微生物的免疫刺激活性进行系统性比较。

2022年11月7日,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在线发表江南大学翟齐啸教授团队题为“Species- or genus-dependent immunostimulatory effects of gut-derived potential probiotic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利用体外肠系膜淋巴结共培养模型揭示了不同种属益生菌及下一代益生菌免疫刺激活性的种属依赖性。

https://doi.org/10.1016/j.jgg.2022.11.001

该研究通过肠系膜淋巴结共培养模型对近500株肠道来源益生菌及下一代益生菌(33个种、5个属)的免疫刺激活性进行比较,揭示了种属一致的免疫激活模式。其中,阿克曼氏菌(A. muciniphila)、丁酸梭菌可以在体外直接激活免疫,刺激IL-10的分泌;而双歧杆菌属和拟杆菌属菌株需要在添加刺激剂(anti-CD3和anti-CD28抗体)的情况下激活免疫应答。乳杆菌属菌株则在任何情况下都无法产生应答。体内稳态条件下,用阿克曼氏菌或植物乳杆菌对SPF及无菌小鼠进行灌胃,测定肠系膜淋巴结和脾脏中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结果表明阿克曼氏菌而非植物乳杆菌对小鼠体内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更大。综上,该研究发现肠道菌对宿主肠道及系统性免疫的影响可能具有显著的种属特异性。

肠道来源的益生菌及下一代益生菌体外免疫刺激活性的种属依赖性

A:体外共培养模型;B:种属依赖性应答模式及潜在机制图。

翟齐啸教授为本文通讯作者,相关实验由研究生冯赛赛、屈定武和李晶等人完成,相关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

引用本文:Saisai Feng, Shunhe Wang, DingWu Qu, Jing Li, Fengwei Tian, Leilei Yu, Hao Zhang, Jianxin Zhao, Wei Chen, Qixiao Zhai. (2022). Species- or genus-dependent immunostimulatory effects of gut-derived potential probiotics.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DOI: 10.1016/j.jgg.2022.11.001.

网站声明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