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被膜和生物膜是一个意思吗

2024-04-23 10:47:42
2314次浏览
分享:
核心提示:生物被膜,听到这个名词多数人会把它认为是细胞膜。生物被膜是指细菌粘附在接触表面,通过分泌胞外聚合物将自身包裹其中,形成多细菌聚集膜样物。

  生物被膜,听到这个名词多数人会把它认为是细胞膜。但实际上,生物被膜和细胞膜表示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东西。

  细胞膜是指包围细胞质的一套薄膜,又称为细胞质膜或外周膜,由蛋白质、脂质、多糖等分子有序排列组成的动态薄层结构,是细菌结构和组成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生物被膜是指细菌粘附在接触表面,通过分泌胞外聚合物将自身包裹其中,形成多细菌聚集膜样物。

  细菌形成生物被膜的过程一般分为五步,包括吸附、黏附、微菌落的形成、成熟和分散。

  吸附作为起始阶段,是生物膜从无到有的第一步。原本自由飘荡的细菌在接触到固体表面后,部分细菌会选择附着在表面,但由于这个时候势单力薄,且吸附并不牢固,一旦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如液体的冲刷等),就会重新转变为浮游状态。但到了黏附阶段,细菌的吸附慢慢由可逆转变为不可逆,细菌开始分泌胞外基质物,这种基质物由多糖、蛋白质、胞外DNA等成分组成,其作用类似于“胶水”,能将细菌牢固地粘在表面,同时还能不断吸引新的浮游菌加入其中,不断壮大,进而形成微菌落。当微菌落的规模继续扩大,达到顶峰,生物被膜的发展也迎来了全盛时期。这时候处于生物被膜内部的细菌不仅受到胞外基质物的保护,还有外层细菌的层层包裹,组成一道厚实的屏障,直接将抗生素和消毒剂进行物理隔离。但是维持这种状态也是有一定代价的,细菌多了,如何吃饱饭就成了大问题。当生物被膜中的营养物质不断被消耗,从外界获得的营养无法满足日渐壮大的群体,加上代谢物质的不断累积,原本的“世外桃源”便不再宜居,这时候部分细菌就会“出逃”,从生物被膜中脱离出来,重新寻找新家园,这个阶段称为生物膜的分散。“出逃”的目的一方面给选择留守的细菌留下足够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自己有新的发展。简而言之,生物被膜的形成是细菌的一种有效的生存手段。

  图 生物被膜的形成过程

  [1] Rather MA, Gupta K, Mandal M. Microbial biofilm: formation, architecture, antibiotic resistance, and control strategies[J]. Braz J Microbiol, 2021; 52(4): 1701-1718.

网站声明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