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念珠菌是什么病?耳念珠菌感染临床表现及诊断

2024-04-23 17:08:02
2036次浏览
分享:
核心提示:耳念珠菌病,就是由耳念珠菌引起的皮肤、黏膜、胃肠、肺、脑、泌尿系统等部位感染的疾病。但耳念珠菌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极低,我国发现的首例耳念珠菌分离株对抗真菌药物敏感。

  耳念珠菌,顾名思义,应该与耳朵相关。实际上,其最早就是从日本患者的耳部分离出来的,因而被称为耳念珠菌,是2009年新发现的一种念珠菌,具有较高的耐药性,也被称为“超级真菌”。

  耳念珠菌病,就是由耳念珠菌引起的皮肤、黏膜、胃肠、肺、脑、泌尿系统等部位感染的疾病。

  据报道,虽然美国等多个国家研究显示耳念珠菌对多种药物不敏感,导致耳念珠菌病的致死率较高。但耳念珠菌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极低,我国发现的首例耳念珠菌分离株对抗真菌药物敏感。

  耳念珠菌感染的诊断

  患者的血液、正常无菌部位(脑脊液、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盆腔积液、关节液、腹膜透出液、深部组织标本等) 分离出耳念珠菌,具有诊断意义。耳念珠菌临床感染多见于院内聚集性或暴发性感染,诊断的难点在于实验室对分离株的准确鉴定。

  临床患者应进行下列分级诊断:

  (1) 定植:患者分离出耳念珠菌,但无感染的临床表现;

  (2) 很可能的临床病例:患者有近似的( presumptive) 微生物学证据且具有流行病学关联,如分离鉴定为希木龙念珠菌,所在机构明确有耳念珠菌存在,但分离株菌种还未确证;

  (3) 确定的临床( 确诊) 病例( confirmed clinical cases) :患者明确分离出耳念珠菌,并有明确的该菌导致感染的临床表现。

  主要是针对易感人群的关注:

  1、尽量减少各种导管留置时间及使用次数,加强留置导管的护理及定期更换。

  2、注意口腔卫生,保护皮肤黏膜完整及生理屏障完善。

  3、合理使用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

  4、加强和规范医护人员手卫生,控制医用生物材料及周围环境的污染,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网站声明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