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微塑料已入侵人类心脏,侵入性医疗行为是一种微塑料暴露途径

微塑料已入侵人类心脏,侵入性医疗行为是一种微塑料暴露途径

转载
来源:Aging
2024-04-22 15:05:06
5次浏览
分享:
收藏
核心提示:该研究对接受心脏手术的人进行的初步研究显示,许多心脏组织中存在微塑料,研究团队表示,有证据表明是在手术过程中意外引入了微塑料。

  微塑料(Microplastics)这一概念早在2004年由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 Richard Thompson 在 Science 上发表的文章中提出,泛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微塑料已成为当前国际上重点关注的新污染物之一。

  人类对环境投之以塑料废弃物,环境报之以微塑料。如今,这个报复就在眼前——微塑料已遍布全球,无处不在。它们远在“天边”:远到罕无人迹的南极洲冰原,深到地球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高到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又近在眼前:环境中的微塑料早已渗透到我们的食物、空气和水中,甚至是我们身体内。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杨秀滨教授、华琨等在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期刊发表了题为:Detection of Various Microplastic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ardiac Surgery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对接受心脏手术的人进行的初步研究显示,许多心脏组织中存在微塑料,研究团队表示,有证据表明是在手术过程中意外引入了微塑料。

  微塑料是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研究表明,它们可以通过口、鼻和其他体腔进入人体。然而,许多器官和组织是完全封闭在人体内的,科学家们缺乏关于这些内部器官可能接触微塑料及其影响的信息。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想进一步调查这些微塑料是否可以通过间接或直接接触进入人体心血管系统。研究团队收集了15名心脏手术患者的心脏组织样本,包括了心包样本6例、外膜脂肪组织样本6例、心包脂肪组织11例、心肌样本3例、左心耳样本5例,以及术前术后静脉血样本7对。

  然后,研究团队用激光直接红外成像分析这些样本,在这些心脏组织样本中发现了9种微塑料颗粒,最大直径为469微米,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氯乙烯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在术前和术后血液样本中检测到9种微塑料颗粒,最大直径为184微米,并且在手术后血液中微塑料的类型和直径分布发生了变化。此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在左心耳、心外膜脂肪组织和心包脂肪组织中的存在不能归因于手术期间的意外暴露,这位人体心脏中存在微塑料提供了直接证据。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手术对微塑料引入的影响以及微塑料进入内脏器官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

  尽管这项研究检测的样本数不多,但研究团队表示,该研究提供了初步证据,证明各种微塑料可以在心脏及其最内层组织中积聚并持续存在。这项研究结果还表明,侵入性医疗行为是一种微塑料暴露途径,提供了微塑料直接接触血液和身体内部组织和器官的途径。

  研究团队总结道,体内器官中检测到微塑料的存在令人担忧,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充分了解微塑料对人类心血管系统以及心脏手术后预后的影响。

  论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2c07179

  • 上一篇:新冠新毒株EG.5在美流行,EG.5全球流行风险仍低
  • 下一篇:奶茶里的椰果竟是细菌产物
网站声明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

评论
全部评论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