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天气,谨防发酵面食类繁殖椰毒假单胞菌产“米酵菌酸”中毒
炎热天气,许多地区会制作发酵类面食,比如河粉、肠粉、粿条、凉皮等,这些食物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中很容易繁殖椰毒假单胞菌,而椰毒假单胞菌会产生致命毒素——米酵菌酸。米酵菌酸中毒后,致死率很高,且没有特效解毒剂,所以,食用此类食物一定要注意食品安全。
一、 椰毒假单胞菌产生米酵菌酸中毒情况
椰毒假单胞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很容易在食物表面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7℃,所以在高温天气,椰毒假单胞菌繁殖很快,并且产生剧毒物米酵菌酸,最早于20 世纪 30 年代被荷兰学者 Mertens 和 Vanveen在研究爪哇居民椰子发酵食物中毒时发现。相对于黄曲霉素这种常见的毒素,米酵菌酸的毒性更高更急,严重损害人体的心、肝、肾、脑等重要器官,甚至造成休克和死亡,米酵菌酸耐热性很强,即便在100℃的环境中依然不能被杀死,所以家庭普通的烹饪方式都不能去除米酵菌酸的威胁,目前,米酵菌酸还没有特效解毒剂,所以,一旦中毒,死亡率高达40%以上。米酵菌酸中毒后,一般在0.5到12小时内就会产生中毒症状,常见的如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腹泻、头晕、皮下出血、惊厥、抽搐等。米酵菌酸中毒屡见不鲜,2020年7月28日,广东11人食用肠粉后中毒,1人死亡,2020年10月5日黑龙江一家食用酸汤子中毒,9人食用后全部死亡,死亡率很高,有些人中毒后即便没有死亡,体内器官也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二、 如何预防米酵菌酸中毒和中毒后的急救
容易引起繁殖椰毒假单胞菌产生米酵菌酸的食物有:广东地区常见的河粉、肠粉、陈村粉、粿条等发酵米面食物,北方常见的酸汤子、臭碴子、凉皮等米面食品,变质的泡发木耳、银耳,以及糯米汤圆等淀粉类制品。
所以,想要预防米酵菌酸中毒,首先,尽量不要制作食用酸汤子等食物,如果真的很喜欢吃,制作食品的原材料一定要确保新鲜,制作好的此类食物蛀牙要现做现吃,不要在常温条件下存放太久,也不要冷藏过夜,这样都会加大中毒风险,还有,即便是放入冷冻同样有可能中毒,因为食品如果在冷冻前就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椰毒假单胞菌在低温条件下并不会被杀死,等拿出来解冻,椰毒假单胞菌就会迅速繁殖并产生米酵菌酸毒素,所以现做现吃是最好的,如果是购买现成的食品,要购买正规厂商生产的产品,并注意保质期,不吃过期食品。还有,银耳、木耳这些干货泡发最好在冰箱里泡发,使用干净的水和容器,不要一次性泡发过多,一旦发现食物出现异味或者摸起来有粘腻的手感,应当立即丢弃,不宜食用。
当不慎食用了变质污染的发酵类食物,第一时间催吐,尽量减少米酵菌酸继续损害机体,多喝温水,由于中毒后会呕吐腹泻,造成机体严重缺水,所以应当及时补充水分,并且,凡是吃过同类食物的要立即全部送医,进行观察、治疗。提高患者存活率。
参考文献
1. Garcia RA,Hotchkiss JH.The effect of lipids on bongkrekic (bongkrek) acid toxin production by Burkholderia cocovenenans in coconut media.Food Addit Contam.1999;16(2): 63–9.
2. Anwar M, Kasper A, Steck AR, Schier JG. Bongkrekic Acid-a Review of a Lesser-Known Mitochondrial Toxin. J Med Toxicol. 2017 Jun;13(2):173-179. doi: 10.1007/s13181-016-0577-1. Epub 2017 Jan 19. PMID: 28105575; PMCID: PMC5440313.
上一篇:多发性硬化症的主因——EB病毒
下一篇:如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β-内酰胺酶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