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肝癌患者使用抗抑郁药与死亡风险降低31%有关

肝癌患者使用抗抑郁药与死亡风险降低31%有关

转载
来源:奇点神思
2023-09-20 00:00:00
3次浏览
分享:
收藏
核心提示:研究结果表明了抗抑郁药物对于HCC的抗癌潜力,但是应当谨慎看待观察性研究中的相关性,需要在随机临床试验中进行再次评估。

  肝癌是全球最常见癌症之一,也是癌症相关死亡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其中,肝细胞癌(HCC)达到肝癌总数的75%至90%。早期HCC患者可以通过切除、移植和消融等方法进行治疗,然而,早期HCC的症状并不明显,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经处于HCC晚期。

  晚期HCC并不适合手术干预,中位生存时间只有8-19个月,迫切需要新的替代抗癌疗法,延长患者生存期。

  常用抗抑郁药物具有潜在的抗癌作用。一些临床前和流行病学研究报告了三环类抗抑郁药(TCA)、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等药物在HCC中的潜在治疗效果,但是这些药物与HCC预后的关联尚未得到评估。

  来自长庚大学的陈锦宏团队进行了一项大规模队列研究,探讨了抗抑郁药物与HCC预后之间的关联。研究发现,确诊HCC后使用抗抑郁药物与总体死亡风险降低31%有关,与癌症特异性死亡风险降低37%有关。

  研究发表在JAMA Network Open上。


  研究数据来自台湾健康保险计划。抗抑郁药物分为SSRIs、SNRIs和TCA 3类。诊断前使用抗抑郁药物定义为在确诊HCC前1年内至少服用1种抗抑郁药物,诊断后使用抗抑郁药物定义为首次确诊HCC至2017年底或患者死亡期间服用至少1种抗抑郁药物。主要研究结果为患者总死亡率和癌症特异性死亡率。

  1999年至2017年间,共308938名患者确诊HCC;其中诊断前使用抗抑郁药物的患者21202名,对照组为287736人;诊断后使用抗抑郁药物的患者66211名,对照组235083人。大多数确诊HCC患者为老年人,诊断前后使用抗抑郁药物的65岁以上患者比例分别为53.4%和40.8%,男性患者比例分别为42.7%和57.9%。


  抗抑郁药物使用与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

  在诊断前使用抗抑郁药物的患者中,抗抑郁药物使用组的总体死亡率为15.68人/100人年,未使用组为12.14人/100人年。在HCC患者中,诊断前1年使用任何种类的抗抑郁药物与总体死亡风险无关,但是在调整协变量后,与总体死亡风险升高10%有关。

  抗抑郁药物使用组的癌症特异性死亡率为0.52人/100人年,未使用组为0.42人/100人年。诊断前使用抗抑郁药物与癌症特异性死亡风险没有显著相关性。


  HCC合并其他疾病亚组中,抗抑郁药物使用与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

  在诊断后使用抗抑郁药物的患者中,抗抑郁药物使用组的总体死亡率为10.03人/100人年,未使用组的总体死亡率为15.45人/100人年,不同类型抗抑郁药物亚组的总体死亡率更低,为3.62-5.0人/100人年。调整混杂因素后,诊断后使用任何抗抑郁药物均与总体死亡风险降低31%有关,使用SSRI与总体死亡风险降低28%有关,使用SNRI或TCA与总体死亡风险降低40%有关。

  抗抑郁药物使用组的癌症特异性死亡率为0.32人/100人年,不同药物亚组为0.12-0.15人/100人年,未使用组为0.54人/100人年。诊断后使用抗抑郁药物与癌症特异性死亡风险降低37%有关,SSRI、SNRI、TCA的调整后HR分别为0.53、0.54和0.54。短期(≤90天)和长期(>90天)使用抗抑郁药物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同时,对于HCC合并其他疾病(HBV感染,HCV感染,肝硬化等)的患者,诊断后使用抗抑郁药物也均与总体死亡风险和癌症特异性死亡风险下降有关(调整后HR 0.67-0.92)。

  总的来说,在这项基于大规模人群的HCC队列研究中,HCC诊断后使用抗抑郁药物与患者总体死亡风险和癌症特异性死亡风险下降有关。研究结果表明了抗抑郁药物对于HCC的抗癌潜力,但是应当谨慎看待观察性研究中的相关性,需要在随机临床试验中进行再次评估。

参考文献:

  Huang K L, Chen Y L, Stewart R, et al. Antidepressant Use and Mortality Among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 JAMA Network Open, 2023, 6(9): e2332579-e2332579.


  • 上一篇:生物标志物在精准医疗中的应用
  • 下一篇:限制这种蛋白质摄入可显著逆转衰老引起的肥胖
网站声明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

评论
全部评论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