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患者冬季应注意什么?
冬季是心血管疾病高发季节,研究显示心血管病患者冬季死亡率较夏季增加41%,且冬季心肌梗死的死亡风险最高,因此,心血管病老年患者应格外注意。心血管患者冬季应注意什么?
1.注意保暖
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冬季运动要注意防寒保暖以提高身体对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锻炼后及时擦干汗水并添衣保暖,切忌在大汗淋漓的情况下骤然减衣,预防感冒。穿衣要注意头部和足部的保暖。睡前可用热水或中药浴足包泡脚,泡脚时间在10到15分钟为宜。多开窗通气,多晒日光,勤晒被褥,阳光中的紫外线不仅有消毒杀菌作用,还能促进机体对钙、磷的吸收,有助于骨骼健康,同时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关注天气预报,尽量减少湿冷天气下户外活动和户外体育锻炼;外出及时增加保暖衣物,戴好口罩、帽子;调节室内温度不要过高;洗澡时水温调节勿太高,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尽量控制在15~25分钟左右。
2.均衡饮食
①限制钠盐的摄入,推荐每日少于6g,需要注意的是腌制品、酱油等调味品、荤素罐头中同样含钠,钠的摄入会加重水肿,升高血压,加重心脏负担。
②限制脂、糖的摄入。心血管疾病患者在生活中尽量做到素多荤少,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减少油炸食物的摄入,尽量不食用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等,高脂食物如肥肉、动物油、花生、奶油等,高热量食物如白糖、面粉等。可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粗粮,避免便秘。
③少食多餐,细嚼慢咽,避免饱腹,心血管疾病患者如果吃得太饱会加重心脏负担,建议少食,可适量加餐;避免进食冷餐,尽量保证热饮、热餐;
④冬季天气干燥,室内要保持适宜湿度,平时要注意补充水分,在睡前和早上醒来分别喝一杯水。
3.适当运动
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晨练并不是最佳的时机,因晨起气温低,容易诱发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在血压控制稳定,规范治疗的情况下可进行运动,建议下午或傍晚进行散步、体操、八段锦等舒缓、柔和的有氧运动。运动时间不宜过长,30分钟到60分钟为宜,微微出汗即可。情况允许时可以慢跑,要量力而行,避免寒冷刺激,无太阳不“出门”。
当运动过程中发现以下情况时,均应停止运动,进一步观察和处理:运动时感觉胸痛、呼吸困难、头晕、恶心呕吐;运动时血压升高>200/100mmHg,收缩压升高超过30mmHg或下降超过10mmHg;运动时或运动后出现心律失常;任何关节或肌肉不寻常疼痛。
冬季气温低,人体各器官系统遇冷后产生保护性收缩,肌肉、肌腱、韧带的弹力和伸展性降低,关节灵活性降低,容易发生运动损伤,因此运动前务必做好热身活动,运动量应由小到大,待肌体适应后再加大运动量,不宜骤然剧烈运动。
4.按时服用药物
心血管疾病患者应按时服用降压药、降糖药物,密切监测血压、血糖,可测量早晨起床时、中午及睡前血压,三餐前后血糖并做好记录,切忌擅自停药、换药。
5.保持心情愉悦
避免精神紧张、冲动、过度劳累、生活无规律、失眠、焦虑等,尽量保持心情愉悦。
上一篇:口腔疾病对身体其他疾病的影响
下一篇:靶向调节CDCA可能是一种治疗急性胰腺炎腺泡细胞坏死的新策略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