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废弃物变“氢”能:三种微生物,照亮清洁能源新路径

农业废弃物变“氢”能:三种微生物,照亮清洁能源新路径

原创
来源:王芮杰
2025-07-04 09:40:23
2次浏览
分享:
收藏
核心提示:研究发现三种菌株可通过暗发酵高效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氢气,为绿色能源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路径。

在“双碳”战略推进下,开发清洁能源成为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目标。氢气,作为一种清洁、能量密度高的能源载体,备受关注。而“生物产氢”正是一种无需依赖化石燃料、可持续生产氢气的方式。

近期,来自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等单位的研究团队,探索了利用农业废弃物进行暗发酵(dark fermentation)产氢的潜力。他们选取了柳树、干草、小麦和大麦四种常见的农业废弃物,并测试了三株微生物的产氢能力: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Cellvibrio japonicus Ueda107Sorangium cellulosum So ce27。这项研究为农业废弃物高值利用提供了全新思路。

图形用户界面, 文本, 应用程序, 电子邮件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暗发酵是一种在缺氧、无光照条件下,微生物将有机物降解产生氢气和短链脂肪酸(如醋酸、异丁酸等)的过程。相较光发酵,它能耗更低、工艺更简便,更适合实际应用。本研究中,研究者将经过酸水解预处理后的农作物秸秆提取液作为发酵底物,分别接种三种细菌进行暗发酵实验。最终发现S. oneidensis MR-112小时内即可在柳树底物中产生787.6 ± 69.3 mL H₂/L的氢气,表现出快速且高效的产氢能力;C. japonicus在干草底物中于36小时达到851.6 ± 20.8 mL H₂/L的最高产氢值;S. cellulosum则在使用柳树底物时,于6小时内达到644.0 ± 327.2 mL H₂/L的峰值。此外,研究者首次报道了C. japonicusS. cellulosum具有生物产氢能力,进一步拓宽了产氢菌株的资源库。

研究还分析了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代谢物。S. oneidensis主要生成醋酸,最大产量为6.48 mmol/L。而C. japonicusS. cellulosum则在小麦底物中大量生成异丁酸(分别为9.715 mmol/L),这类挥发性脂肪酸(VFAs)本身也具有高附加值,可用于后续耦合的生物能源或化工生产。

这项研究显示,农业废弃物不仅能降解变废为宝,还能高效产出清洁氢能;而S. oneidensis表现出最优的发酵效率和稳定性,有望成为工业化暗发酵产氢的优选菌株。同时,C. japonicusS. cellulosum等新报道的菌株,也有望通过代谢工程或复合培养方式进一步提升产氢能力。对于我国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能源结构优化而言,这一思路具有重要借鉴价值。未来可进一步结合组学分析与工程优化,实现产氢过程的可持续、高效和低成本发展。

 

参考来源:Vidal A, Mohiuddin O, Chance E, et al. Biohydrogen production through dark fermentation of agricultural waste: Novel strain and feedstock characterisation[J].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25, 434: 132839. DOI:10.1016/j.biortech.2025.132839.

  • 上一篇:家禽抗病毒新希望:重组鸡干扰素α高效生产与强大抗病毒活性
  • 下一篇:M13 噬菌体助力 HER2 阳性乳腺癌疫苗开发
网站声明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

评论
全部评论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