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之间的通信指导裂解-溶原决策

病毒之间的通信指导裂解-溶原决策

原创
来源:李湘
2025-07-10 15:44:11
1次浏览
分享:
收藏
核心提示:本研究发现噬菌体通过一种名为“arbitrium”的小分子肽通信系统,感知前代噬菌体的感染情况,从而协调自身进入裂解或溶原生命周期。

发现噬菌体之间的通信机制

研究团队发现,感染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温和噬菌体phi3T在感染过程中会释放一种短肽(6个氨基酸),该肽被命名为“arbitrium”(拉丁语意为决定)。该肽在感染过程中逐渐积累,并被后续感染的噬菌体感知,从而影响其是否进入溶原状态。 

图形用户界面, 图表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1. 条件培养基对噬菌体phi3T感染动力学的影响 

arbitrium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该通信系统由三个基因组成:

aimP:编码arbitrium肽的前体蛋白,该蛋白被分泌并在细胞外被加工为成熟肽。

aimR:编码一个胞内受体,能特异性结合arbitrium肽,并调控下游基因表达。

aimX:编码一个负调控因子,抑制溶原化,促进裂解周期。

arbitrium肽浓度较低时,AimR以二聚体形式结合在噬菌体DNA上,激活aimX的表达,从而抑制溶原化,促进裂解。当肽浓度升高并与AimR结合后,AimRDNA上解离,aimX表达被抑制,噬菌体更倾向于进入溶原状态。

肽浓度与感染阶段的关系

实验显示,arbitrium肽的浓度随着感染轮次的增加而升高。在感染初期,肽浓度低,噬菌体倾向于裂解宿主细胞;而在感染后期,肽浓度升高,后续感染的噬菌体更倾向于溶原化。这种机制使噬菌体能够“感知”其前辈的感染历史,从而做出适应性决策。

噬菌体特异性通信密码

研究发现,不同噬菌体编码不同序列的arbitrium肽,形成一套“通信密码”。例如,phi3T的肽为SAIRGA,而spBeta噬菌体的肽为GMPRGA。这些肽只能激活其对应噬菌体的AimR受体,不能交叉激活其他噬菌体的系统。这种特异性确保了不同噬菌体之间的通信互不干扰。

AimR的结构与功能机制

实验表明,AimR在缺乏肽时以二聚体形式存在并结合DNA;而在与arbitrium肽结合后,AimR解离为单体,失去DNA结合能力。这种构象变化是其调控aimX表达的关键机制。

aimX的功能与形式多样性

aimXphi3T中编码一个短蛋白,但在其他噬菌体中可能以非编码RNA形式存在。无论形式如何,aimX的表达均受arbitrium系统调控,并在抑制溶原化中发挥核心作用。

系统的广泛存在与进化意义

通过对公共数据库的搜索,研究者在112个噬菌体或前噬菌体中发现了arbitrium系统的同源基因,表明这一通信机制在噬菌体中广泛存在。尽管肽序列多样,但其在特定位置保留保守的氨基酸(如第5位为Gly,第6位为GlyAla),显示出一定的进化约束。

生物学意义与策略逻辑

该通信机制使噬菌体能够根据环境中宿主细胞的可用性调整其生命周期策略。在宿主充足时,裂解周期有利于快速增殖;而在宿主稀缺时,溶原化可确保其基因组在宿主中稳定存在并随宿主繁殖。这种“群体感应”式的策略提高了噬菌体在动态环境中的生存与传播效率。

图形用户界面, 文本, 应用程序, 电子邮件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对病毒学和合成生物学的启示

该研究不仅拓展了我们对病毒行为的理解,也为合成生物学提供了新的调控元件。arbitrium系统可作为可编程的感应-响应模块,用于设计人工基因线路或调控细胞命运。

综上,这项研究首次揭示了病毒之间通过小分子肽进行通信的机制,提出了“arbitrium”系统这一概念,并阐明了其在调控噬菌体生命周期中的关键作用。这一发现不仅深化了我们对病毒生态和进化的认识,也为未来开发基于噬菌体的治疗手段和生物工程工具提供了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0.1038/nature21049

#
微生物
#
噬菌体
  • 上一篇:新型噬菌体ST BD助力沙门氏菌在乳制品中的生物防控
  • 下一篇:昆虫细胞的“甜蜜负担”:重组蛋白中的两性离子N-糖链
网站声明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

评论
全部评论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