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死害虫病毒入侵通道!科学家揪出Sf9细胞“内鬼”——TER94蛋白
锁死害虫病毒入侵通道!科学家揪出Sf9细胞“内鬼”——TER94蛋白
研究概要
IIV6为虹彩病毒科大型dsDNA病毒,其包膜蛋白118L已证实介导病毒-细胞识别,但受体未知。Sf9细胞(草地贪夜蛾来源)是研究IIV6侵染的体外模型。明确118L在Sf9细胞膜上的直接受体,不仅可解析IIV6早期入侵机制,也为靶向病毒-宿主互作的绿色防控提供靶点。该研究综合VOPBA、LC-MS/MS、分子对接与GST pull-down,首次鉴定过渡内质网ATP酶TER94为118L的功能受体,填补了该领域空白。
研究方法
病毒覆盖蛋白结合实验(VOPBA)及分析
研究团队首先借助病毒覆盖蛋白结合实验(VOPBA)探寻与IIV6的118L蛋白相互作用的细胞蛋白:将40μg膜蛋白经10% SDS-PAGE分离后转移至硝酸纤维素膜,用含5%脱脂奶粉的PBST封闭,与His-tag纯化的118L蛋白孵育,再经抗多组氨酸抗体、碱性磷酸酶标记的二抗处理,通过BCIP/NBT显色,以PBS替代118L蛋白作为阴性对照。
图 1 病毒覆盖蛋白结合实验(VOPBA)
结果显示,在分子量大于100kDa的位置出现清晰条带,表明存在特定结合的细胞蛋白,而胞质蛋白组分中未出现该条带(图1)。
为明确该结合蛋白的身份,研究人员从考马斯亮蓝染色的凝胶中切取对应条带进行LC-MS/MS分析。结果显示,过渡性内质网ATP酶(TER94)在鉴定出的蛋白中评分最高,成为首要候选蛋白。
蛋白-蛋白对接
图 2 用AlphaFold与ColabFold程序构建的3D结构
研究团队通过分子对接技术进一步探究两者的相互作用。利用AlphaFold和ColabFold程序构建118L与TER94的3D结构(图2)。
图 3 118L与TER94的分子对接及相互作用残基
并且经HADDOCK v2.4程序分析发现,TER94有13个氨基酸残基参与与118L的结合,涉及12个氢键和181个非键接触,充分证实了两者的相互作用能力(图3)。
GST pull-down实验
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表达His-tag标记的TER94,在细菌表达系统中表达GST-tag标记的118L蛋白,将两者上清混合孵育后,用镍珠纯化His-tagged TER94,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抗GST单克隆抗体)检测相互作用。
图 4 His标签拉下实验验证118L与TER94的关联
将GST标签的118L与His标签的TER94蛋白混合后,用镍珠纯化His标签的TER94及其结合蛋白,经抗GST抗体检测,能清晰观察到特异性信号;而仅含GST标签(无118L)与TER94混合的对照组则无此信号。这直接证明了TER94与118L存在特异性相互作用。
研究亮点
首次发现TER94是IIV6包膜蛋白118L的结合蛋白,明确其在病毒入侵Sf9细胞中的关键作用。
通过VOPBA、LC-MS/MS、分子对接及pull-down实验等多手段,交叉验证了118L与TER94的特异性相互作用,结果可靠。
拓展了TER94在病毒-宿主相互作用中的功能认知,为虹彩病毒感染机制研究及防控提供新方向。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jobm.70045
上一篇:免耕+全量绿肥还田:土壤里的“微生物战队”如何让作物增产33%?
下一篇:基因编辑噬菌体开启口腔精准治疗新时代:CRISPR-Cas9工程化噬菌体喷雾高效靶向口腔致病菌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