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耕+全量绿肥还田:土壤里的“微生物战队”如何让作物增产33%?

免耕+全量绿肥还田:土壤里的“微生物战队”如何让作物增产33%?

原创
来源:郭宜灵
2025-07-31 09:54:19
59次浏览
分享:
收藏
核心提示:土壤微生物是驱动养分循环、有机质转化的核心力量,其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直接关联土壤健康和作物产量。长期以来,集约化农业中化肥的滥用不仅导致土壤退化,还扰乱了微生物群落的平衡。绿肥作为可持续农业的重要措施,其与耕作方式的结合如何调控土壤微生物(尤其是细菌)的组成与功能,成为改善土壤质量的关键科学问题。

研究背景:寻找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微生物钥匙

土壤微生物作为农业生态系统中的隐形工程师,默默耕耘于地下,驱动着养分循环、调控土壤健康,对作物生产力有着深远影响。长期以来,集约化农业中化肥的滥用不仅导致土壤退化,还扰乱了微生物群落的平衡。绿肥作为可持续农业的重要措施,其与耕作方式的结合如何调控土壤微生物(尤其是细菌)的组成与功能,成为改善土壤质量的关键科学问题。近期,一项发表于《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的研究,通过长期田间试验,深入剖析了免耕绿肥全量还田(NTG)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土壤质量、作物产量的影响,为我们揭示了其中的奥秘。

绿肥管理与耕作方式:微生物群落的塑造者

为探究绿肥管理对微生物的影响,研究设置了五种处理:免耕全量绿肥还田(NTG)、翻耕全量绿肥还田(TG)、翻耕仅根系还田(T)、免耕移除地上部绿肥(NT)及无绿肥的传统翻耕(CT)。结果显示,全量绿肥还田(NTG TG)显著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的生存环境 —— 通过提高土壤有机质(SOM)、全氮(TN)等养分,降低 pH 值,为特定微生物提供了更适宜的营养源栖息地,而免耕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环境优化效应。

优势菌群崛起:NTG 处理下的微生物群落特征

在细菌群落组成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节杆菌属(Arthrobacter)在NTG处理中表现最为突出。与CT相比,NTG中放线菌相对丰度提高10.2%,其分泌的水解酶可高效分解有机物质;节杆菌作为放线菌门下的优势属,与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及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氮(MBN)呈强相关性,直接参与养分转化。真菌群落中,子囊菌门丰度下降而担子菌门、被孢霉门增加,但整体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联性较弱,表明细菌是对绿肥管理更敏感的微生物类群。

多样性的悖论:适度降低反而助力土壤健康

NTG处理显著降低了细菌α多样性(ShannonSimpson指数),这与传统认知中高多样性即健康的观念形成反差。进一步分析发现,细菌多样性与SOMTN、硝态氮(NO₃⁻-N)等呈负相关——适度降低多样性减少了微生物间的资源竞争,使放线菌等优势菌群能更高效地分解和储存养分。土壤 pH 和矿质氮(NH₄⁺-NNO₃⁻-N)是驱动多样性下降的关键因素,NTG通过调节这些环境因子,间接塑造了更高效的细菌群落结构。

微生物驱动的连锁反应:从群落结构到土壤肥力与产量

结构方程模型揭示,NTG通过提升土壤总养分(SOMTN),直接促进了优势细菌群落的构建,而细菌群落组成对土壤质量指数(SQI)的正向贡献远超多样性的负向影响。具体而言,放线菌和节杆菌的富集增强了土壤酶活性(如脲酶、过氧化氢酶)和养分转化效率,最终使NTG处理的玉米产量较CT提高33.2%,土壤质量指数(SQI)较TG提升11.2%

微生物视角下的最优解:NTG模式的突出价值

免耕全量绿肥还田(NTG)通过双向调控微生物群落实现了土壤-作物系统的优化:一方面增加放线菌、节杆菌等功能优势菌的丰度,强化养分循环;另一方面通过调节 pH 和矿质氮含量适度降低细菌多样性,减少内耗。这种优势菌主导+适度简化的微生物策略,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微生物层面的科学依据,也为绿肥技术的推广指明了方向。

 

文献来源:

Lyu H, Yu A, Chai Q, et al. Enhancing soil quality and crop yield by increasing dominant bacterial abundance and reducing bacterial diversity under no-tillage with total green manure incorporation[J]. 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 2025, 378: 109303.

 

#
农业微生物
#
绿色农业
  • 上一篇:表达阈值决定敌我:细菌抗病毒防御的“双刃剑”机制
  • 下一篇:锁死害虫病毒入侵通道!科学家揪出Sf9细胞“内鬼”——TER94蛋白
网站声明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

评论
全部评论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