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靶向噬菌体纳米纤维:增强光动力治疗的新策略!

肿瘤靶向噬菌体纳米纤维:增强光动力治疗的新策略!

原创
来源:习力卿
2025-07-31 15:03:42
12次浏览
分享:
收藏
核心提示:一项研究提出了一种创新策略:利用工程化的丝状fd噬菌体纳米纤维,负载铂纳米酶(PtNEs)和光敏剂,实现对乳腺癌的靶向治疗,显著提升了PDT的疗效。

肿瘤微环境与光动力治疗的挑战

肿瘤细胞的代谢加速导致肿瘤微环境(TME)中出现缺氧区域,这不仅限制了依赖氧气的光动力治疗(PDT)的疗效,还增加了肿瘤的侵袭性和耐药性。PDT通过光敏剂吸收光能并将其传递给氧气,生成具有细胞毒性的ROS来杀死癌细胞。然而,在缺氧的肿瘤环境中,氧气不足会显著降低ROS的生成,从而削弱PDT的效果。

1. 噬菌体纳米纤维及其在纳米酶增强靶向乳腺癌症治疗中的应用的示意图。 

工程化噬菌体纳米纤维的设计与构建

研究团队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铂结合肽(TN)和肿瘤靶向肽(AR)分别展示在丝状fd噬菌体的侧壁和尖端。铂结合肽能够诱导铂纳米酶(PtNEs)在噬菌体侧壁的特异性成核和定向生长,形成具有特定晶面的PtNEs。这些PtNEs能够高效地将肿瘤组织中过量的过氧化氢(H₂O₂)催化分解为氧气,从而缓解肿瘤缺氧环境。此外,研究团队还在噬菌体表面负载了光敏剂——靛青绿(ICG),用于在近红外光照射下生成ROS

噬菌体治疗效果显著,免疫反应不容忽视

在小鼠模型中,噬菌体鸡尾酒治疗显著降低了粪便中VRE的细菌负荷,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然而,研究人员发现,经过两轮噬菌体治疗后,小鼠体内产生了噬菌体特异性中和抗体,并加速了噬菌体从组织中的清除。特别是Myoviridae家族的噬菌体诱导了更强烈的中和抗体反应。这些抗噬菌体免疫反应降低了噬菌体鸡尾酒在小鼠模型中的有效性,提示在噬菌体疗法的开发中,噬菌体特异性免疫反应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纳米纤维的催化性能与光动力治疗效果

与非噬菌体模板化的PtNEs相比,工程化的噬菌体纳米纤维(fd-AR-TN@PtNE)在催化H₂O₂分解为O₂方面表现出显著更高的活性。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显示,PtNEs在噬菌体纳米纤维上主要以Pt{100}晶面暴露,这一晶面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进一步证实了Pt{100}晶面在吸附氧原子(O*)方面具有更强的能力,从而促进了H₂O₂的分解反应。

在光动力治疗实验中,研究团队将负载了ICG的噬菌体纳米纤维(fd-AR-TN@PtNE/ICG)注入乳腺癌肿瘤小鼠模型中。结果显示,这些纳米纤维能够特异性地靶向肿瘤组织,并在近红外光照射下高效生成ROS。在缺氧条件下,fd-AR-TN@PtNE/ICG组的ROS生成效率显著高于仅负载ICG的对照组,表明PtNEs在缓解肿瘤缺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发现

1、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在丝状fd噬菌体的侧壁展示铂结合肽(TN),并在其尖端展示肿瘤靶向肽(AR)。这种设计使得铂纳米酶(PtNEs)能够在噬菌体侧壁特异性成核,并形成具有高催化活性的Pt{100}晶面。负载光敏剂ICG后,形成的纳米纤维(fd-AR-TN@PtNE/ICG)具备了高效的氧气生成和ROS产生活性。

2、fd-AR-TN@PtNE纳米纤维在催化过氧化氢(H₂O₂)分解为氧气方面表现出显著更高的活性,其催化速率常数是普通铂纳米酶(PtNEs)的3.27倍。在近红外光照射下,fd-AR-TN@PtNE/ICG能够在缺氧条件下高效生成ROS,显著提升了光动力治疗的效率。

3、在小鼠模型中,fd-AR-TN@PtNE/ICG纳米纤维能够特异性地靶向乳腺癌肿瘤组织,并在肿瘤部位长时间积累。通过PtNEs的催化作用,肿瘤组织中的氧气水平显著提高,缺氧标志物HIF-1α的表达被有效抑制,从而缓解了肿瘤的缺氧微环境。

未来展望与应用潜力

本研究通过工程化噬菌体纳米纤维,成功解决了光动力治疗中因肿瘤缺氧而导致的疗效受限问题。这种基于噬菌体的纳米平台不仅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和肿瘤靶向能力,还能够通过负载不同的药物或光敏剂实现多功能化。未来,这种策略有望进一步拓展到其他类型的癌症治疗中,为开发新型、高效的肿瘤治疗手段提供了一个极具潜力的方向。

 

参考来源:

Yang T, Zhang Q, Miao Y, et al. TumorHoming Phage Nanofibers for NanozymeEnhanced Targeted Breast Cancer Therapy[J]. Advanced Materials, 2025, 37(2): 2403756.

 

#
微生物
#
噬菌体
  • 上一篇:新型噬菌体裂解酶 LysLFP01:食品安全领域的抗菌新希望
  • 下一篇:生肉保鲜新武器!广谱噬菌体可高效杀灭耐药大肠杆菌
网站声明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

评论
全部评论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