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揭示:肥料施用如何影响紫色母岩风化与细菌群落

新研究揭示:肥料施用如何影响紫色母岩风化与细菌群落

原创
来源:梁冬雪
2025-08-07 15:53:04
40次浏览
分享:
收藏
核心提示:这项研究深入探讨了肥料施用对典型紫色母岩的细菌群落及风化特性的影响,为理解人类农业活动如何改变地表过程提供了新视角。

岩石风化是地球表层系统的关键过程,影响土壤形成、物质循环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紫色母岩因易风化特性,成为研究风化过程的理想材料——其年均风化剥蚀厚度可达11.2-19.6 毫米。然而,农业中广泛使用的肥料如何通过影响细菌群落间接改变其风化特性,此前尚不明确。

这项研究聚焦四川盆地两种典型紫色母岩——沙溪庙组(Js)和蓬莱镇组(Jp),通过淋溶实验模拟不同施肥条件,填补了这一研究空白。研究团队设计了包含7种处理的对照实验:空白组(不施肥)、单施氮肥(100%200%300% 常规用量)、氮磷钾复合肥(100%200%300% 常规用量)。实验在四川盐亭紫色土农业生态站进行,持续2年多,重点监测风化产物的细菌群落、化学性质及风化程度。

关键发现:肥料 “重塑细菌与风化的机制

1.细菌群落:丰度、多样性随施肥量 “逆向变化”

1 不同处理下风化产物中细菌的分布情况

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发现,所有样本中细菌分属39门、129纲,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等为优势类群(图1)。如图1清晰展示了不同施肥处理下两种母岩风化产物中优势细菌门(AB)和属(CD)的分布差异。并且研究发现高剂量肥料显著降低了细菌丰度与多样性,且复合肥(NPK)处理的群落组成与单氮肥(N)处理、空白组差异显著。

2 冗余分析(RDA)评估不同化学性质对风化产物中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

冗余分析(RDA,图2)进一步证实,pH值下降及有效氮(AN)、有效磷(AP)增加是驱动细菌群落变化的核心因素,其中AP的影响最为显著。

2.风化特性:化学与物理风化的“差异化响应”

3 不同处理下风化产物的化学风化指数(CIA

通过化学蚀变指数(CIA)评估发现,施肥显著促进Js的化学风化(图3),CIA较空白组提升0.89%-1.40%;而Jp对施肥的敏感性较低,仅高剂量处理有轻微变化。

 

4 不同处理下风化产物的土壤形成速率(SFR

< 2mm颗粒占比计算的土壤形成率(SFR)显示,200%剂量处理下两种母岩的物理风化均达峰值(图4)。其中JpNPK处理下SFR提升显著,而Js在单氮肥处理中更明显。

3.作用机制:“细菌-化学性质”的协同调控

结构方程模型揭示了三条关键路径:首先是施肥通过改变pH、碳氮比(C:N)、AP等化学性质,经特定细菌(如 IMCC26256Ramlibacter)间接影响化学风化;其次施肥直接通过pHAP变化作用于物理风化;施肥还通过改变亚硝化螺菌属(Nitrosospira)的丰度,直接加速物理风化(该菌参与氨氧化过程,产生的 H可促进岩石解体)。

此外,研究显示,施肥后嗜营养菌(如Gemmatimonadota)丰度上升,而寡营养菌(如Actinobacteriota)下降,反映了细菌群落对养分输入的适应性调整。

该研究首次建立了施肥、细菌群落、岩石风化之间的关联,不仅有助于预测农业区岩石风化的时空动态,还为紫色土地区的土壤保护、碳循环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未来研究将进一步结合植物-微生物互作,更全面解析人类活动对地表过程的影响。

 

原文链接:DOI 10.3389/fmicb.2024.1514646

#
农业微生物
#
微生物
  • 上一篇:“噬菌体对抗超级细菌:K5特异性噬菌体在牛奶中展现抗菌潜力”
  • 下一篇:对抗辣椒果实软腐病的新策略:引用裂解果胶杆菌噬菌体Pcc_P10
网站声明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

评论
全部评论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