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动物李斯特菌病的新策略:解析俄罗斯商用疫苗AUF中两种不同ST型菌株的遗传特性与生物防治潜力
对抗动物李斯特菌病的新策略:解析俄罗斯商用疫苗AUF中两种不同ST型菌株的遗传特性与生物防治潜力
疫苗株AUF-1与AUF-2的发现与特性
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俄罗斯联邦广泛使用名为AUF的减毒活疫苗(LWCV AUF)用于农场动物李斯特菌病的预防。该疫苗基于两株分别于1963年(AUF-2)与1965年(AUF-1)分离的绵羊源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Lm)减毒株制备而成。其中,AUF-1通过17次紫外线照射(UVR)获得,而AUF-2则通过传统连续传代培养技术实现减毒。尽管两株菌均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与免疫原性,但其遗传背景与系统发育关系长期未知。
图1. MLST 最小生成树。
MLST揭示两株疫苗菌株的遗传差异与系统发育位置
研究人员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技术,对疫苗株AUF-1、AUF-2及其对应的亲本野生株A-1、A-2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两株疫苗株均属于李斯特菌谱系II,但其序列型(ST)与克隆复合体(CC)存在显著差异。其中,ST1538目前在全球数据库中仅发现两例(包括亲本株A-1),而ST124则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南美及北美多个国家的动物、饲料及食品样本中。
疫苗株的遗传稳定性与形态学特征
研究发现,尽管两株疫苗菌株经历了不同的减毒处理,但其MLST位点的核苷酸序列与对应亲本株完全一致,表明减毒过程未影响用于分型的七个管家基因,进一步证实了疫苗株的遗传稳定性。此外,形态学观察显示,AUF-1与亲本A-1在培养基上表现出明显的多形性,以丝状形态为主;而AUF-2与亲本A-2则呈现典型的李斯特菌小圆形、半透明菌落形态。
疫苗株的全球分布与进化溯源
系统发育分析表明,AUF-1与AUF-2虽共享一个潜在祖先ST155/CC155,但其进化路径分别经过ST7/CC7与ST26/CC26两个不同分支,最终形成ST1538/CC7与ST124/CC124两个独立谱系。值得注意的是,ST7与ST26均为全球广泛分布的谱系,提示疫苗株可能源自广泛存在的野生菌株,经过减毒处理后保留了良好的免疫原性与环境适应性。
疫苗株的生物防治潜力与安全性评估
长期田间应用数据表明,LWCV AUF疫苗在俄罗斯多个地区(如鞑靼斯坦、阿尔泰边疆区、萨拉托夫州等)的使用显著降低了动物李斯特菌病死亡率(由2.1%降至0.2%),且未观察到毒力返祖现象。动物实验进一步证实,疫苗株在20次小鼠脑内传代后仍保持低毒力水平,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关键发现
1、首次通过MLST技术确认AUF-1与AUF-2分别属于ST1538/CC7与ST124/CC124两个不同遗传谱系。
2、减毒处理未影响MLST位点,表明疫苗株遗传稳定性良好。两株疫苗菌株在培养基上表现出明显不同的菌落形态特征。
3、系统发育分析揭示其共同祖先为ST155/CC155,进化路径清晰。长期应用证实疫苗安全有效,显著降低动物李斯特菌病发病率与死亡率。
未来展望与应用潜力
本研究首次系统解析了俄罗斯商用动物李斯特菌疫苗AUF中两株减毒菌株的遗传背景与进化关系,为理解疫苗株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两株疫苗株在免疫机制上的差异,优化疫苗配方与接种策略,并开展更大规模的跨国田间试验,以推动李斯特菌病疫苗在全球范围内的精准应用。此外,本研究也为其他动物病原菌疫苗的遗传溯源与安全性评估提供了方法学参考,有望推动动物疫苗研发进入精准遗传设计新时代。
参考来源:
Kichemazova N V, Zaytsev S V, Saltykov Y V, et al. MLST Evidence of Two Different Sequence Types of Listeria Monocytogenes Strains Used for Commercial Veterinary Listeriosis Vaccines[J]. Zoonoses, 2025, 5(1): 992.
上一篇:乙肝核心嵌合病毒样颗粒疫苗显成效:为猪δ冠状病毒防控带来新突破
下一篇:三成接种率背后:埃塞俄比亚livestock疫苗困境与微生物防疫破局点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