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幽门螺杆菌的新武器:靶向脲酶E亚基的DNA疫苗在小鼠模型中展现强大保护力
对抗幽门螺杆菌的新武器:靶向脲酶E亚基的DNA疫苗在小鼠模型中展现强大保护力
幽门螺杆菌全球“半覆盖”:疫苗需求迫在眉睫
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全球近50%人口,与慢性胃炎、胃溃疡及胃淋巴瘤密切相关。随着抗生素耐药率飙升,传统三联疗法根除率已降至70%以下。H. pylori通过表面脲酶分解尿素产氨,中和胃酸以定植胃上皮,其中UreE亚基对维持脲酶活性至关重要,且序列在菌株间高度保守,成为理想广谱疫苗靶点。
“pDNA-UreE”设计思路与制备工艺
研究团队通过化学合成将UreE基因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IRES2-DsRed-Express,获得质粒pDNA-UreE。生物信息学预测显示UreE具有184个氨基酸,分子量19.5 kDa,亲水性GRAVY值-0.308,抗原性评分0.565,稳定性指数25.64,表明其适合作为疫苗抗原。随后转化大肠杆菌TOP10扩增,提取质粒浓度达483 ng/μL,经PCR及双酶切验证无误。
图1. 流程图概述:发现高免疫原性分泌UreE蛋白并验证其疫苗构建体的免疫原性。
动物试验:三剂程序诱导87.5%保护率
动物试验显示,6–8周龄BALB/c雌鼠经三剂肌注100 μg pDNA-UreE后,以10^8 CFU/mL H. pylori SS1攻毒4周评估,胃组织菌量降至2.45 log10 CFU/g,黏膜炎症显著减轻,保护率高达87.5%,优于rUreE组(P < 0.05);该DNA疫苗同时诱导Th1/Th2/Th17混合免疫(IFN-γ、IL-4、IL-17分别升2.8、2.9、2.3倍),接种小鼠IgG可剂量依赖地中和脲酶、阻断细菌黏附,且无插入突变风险,表达持续,具备长效安全优势。
动物试验:两剂程序即显优势
在攻毒保护试验中,11只2–3月龄健康猫按0、21天两剂程序分别接种“喵旺达”、市售疫苗或PBS,并于第35天用高滴度FPV、FCV、FHV-1攻毒。“喵旺达”组攻毒后体温正常、无明显临床症状,而病毒对照和市售疫苗组均出现高热、口腔溃疡及眼鼻分泌物;二免后“喵旺达”诱导的FPV、FCV、FHV-1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分别达1:12 642、1:726、1:146,显著优于市售疫苗。FPV攻毒第6天,“喵旺达”组粪便核酸全部转阴,白细胞计数保持正常,市售组仍排毒;病理学显示“喵旺达”组肠道、呼吸道及眼睑无病变,市售组和对照组均见明显坏死与炎性浸润,证实两剂“喵旺达”即可提供快速、全面保护。
关键发现
1.三剂pDNA-UreE在攻毒后实现87.5%保护率,胃细菌负荷降至2.45 log10 CFU/g,黏膜炎症显著减轻。
2.疫苗同时激活Th1(IFN-γ↑2.8倍)、Th2(IL-4↑2.9倍)和Th17(IL-17↑2.3倍)通路,突破自然感染单一Th1型格局。
3.接种鼠IgG可剂量依赖性抑制幽门螺杆菌脲酶活性,阻断其黏附胃上皮。
4.DNA疫苗无插入突变风险,肌注后持续表达,具备长期免疫潜力。
未来展望与应用潜力
研究团队计划进一步优化递送系统(如纳米颗粒包裹)以增强黏膜靶向性,并开展大动物及临床前安全性评估。鉴于UreE的高度保守性,该策略有望覆盖不同地区H. pylori流行株,并与其他亚基(如UreB、CagA)联用开发多价疫苗。此外,DNA疫苗的低成本、易储存特性使其在资源有限地区推广更具优势,或将重塑全球幽门螺杆菌防控格局。
参考来源:
Nikzad-Chaleshtori M, Asgari M, Rezaeizadeh G, et al. The urease E subunit vaccine stimulate the immune response versus Helicobacter pylori in animal model[J]. Immunologic Research, 2025, 73(1): 74.
上一篇:BHK-21 细胞无血清 / 无动物蛋白培养基用于兽用狂犬病疫苗生产的评估
下一篇:重组 SADS-CoV 作为猪流行性腹泻疫苗载体:防控新策略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