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血清悬浮培养 C6/36 蚊细胞,打造可放大的正黄病毒嵌合疫苗生产平台
无血清悬浮培养 C6/36 蚊细胞,打造可放大的正黄病毒嵌合疫苗生产平台
以昆虫专一性 Binjari 病毒(BinJV)为骨架构建的嵌合正黄病毒疫苗(BinJV/WNVKUN、BinJV/JEVNSW22、BinJV/DENV2)已在蚊细胞中证明安全有效,但传统贴壁培养需胎牛血清(FBS),放大困难、成本高且存在污染风险,无法满足人用疫苗的 GMP 需求。
昆士兰大学团队在《Viruses》发文,系统建立了无血清悬浮培养 C6/36(Aedes albopictus)蚊细胞的完整工艺,并首次实现高滴度嵌合正黄病毒疫苗的可放大生产:
1.细胞适应与工艺
(1)以 Sf900-III 无血清培养基为起始,经 47 天梯度驯化,C6/36 细胞成功转入悬浮培养,摇床 250 rpm 可防止聚集,倍增时间 44 h,峰值密度达 2.5×10⁷ cells/mL,可冻存-复苏并长期稳定传代(>100 代)。
(2)最佳传代参数:起始密度 5×10⁶ cells/mL,1:4 分传,每 7 天一次,可维持 98 % 以上活性。
2.病毒产量与介质优化
(1)在酸性 Sf900-III(pH 6.2)中,三种嵌合病毒滴度仅 10⁵ IU/mL 以下;
(2)利用“Sf900-III 驯化 → CD-FortiCHO 介质交换”策略(1:4 稀释即时感染),病毒滴度提升 4–5 个数量级:
– BinJV/WNVKUN 峰值 7.6×10⁹ IU/mL(144 h);
– BinJV/JEVNSW22 峰值 1.7×10⁸ IU/mL;
– BinJV/DENV2 峰值 1.7×10⁷ IU/mL。
(3)证实 pH≥7.5 是维持病毒结构完整性和感染力的关键;CD-FortiCHO 虽不能完全支持细胞长期生长,但 6–7 天窗口足够完成一次高滴度收获。
3.产品纯度与形态
经 PEG-沉淀 + 蔗糖/酒石酸密度梯度纯化,SDS-PAGE 与负染 TEM 均显示典型 50 nm 球形病毒颗粒,结构完整,无血清蛋白污染。
该工艺将传统贴壁产量提升 1–4 个数量级,且无需血清与微载体,可直接放大至搅拌罐或一次性生物反应器,预计可将单剂疫苗成本降低 30–50 %。团队正与 ATCC 合作验证标准化 C6/36 细胞库,并计划进一步开发 pH 7.5 的昆虫细胞专用无血清培养基,实现“同一介质培养+感染”连续工艺,为登革热、日本脑炎、西尼罗河等虫媒病毒疫苗的全球可及性提供技术平台。
了解更多高效、安全兽用疫苗培养基相关信息,请点击下方小卡片了解!
参考文献:
Dawurung J.S. et al. Serum-Free Suspension Culture of the Aedes albopictus C6/36 Cell Line for Chimeric Orthoflavivirus Vaccine Production. Viruses 2025, 17, 250. https://doi.org/10.3390/v17020250
上一篇:环境水源的处理:蛭弧菌-噬菌体与SODIS同时给药
下一篇:把“隐形杀手”从污水里揪出来—用噬菌体鸡尾酒精准狙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与大肠杆菌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