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IL-17“助攻”DNA疫苗:一针把传染性法氏囊病保护率从56%拉到87%

鸡IL-17“助攻”DNA疫苗:一针把传染性法氏囊病保护率从56%拉到87%

原创
来源:王维松
2025-10-09 10:19:27
2次浏览
分享:
收藏
核心提示:河北农大团队在《Poultry Science》发表的开创性研究首次证实:将鸡源IL-17基因与IBDV VP2 DNA疫苗联用,可剂量依赖性地激活Th1型细胞免疫、显著提高中和抗体水平,并将攻毒后死亡率降低30%以上,为低成本、无冷链的“细胞因子增效”禽用疫苗提供可直接复制的技术模板。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被业界称为鸡艾滋病,其超强毒株(vvIBDV)可使雏鸡死亡率>30%,更严重的是破坏法氏囊B细胞前体,导致长达6周的免疫抑制,令新城疫、禽流感等常规疫苗随之失效VP2IBDV唯一能够诱导中和抗体的结构蛋白,因此VP2 DNA疫苗成为研究热点;但裸露质粒在禽类体内转染效率低、免疫原性弱,亟需安全、低成本且适合现场的分子佐剂。IL-17Th17细胞的核心效应因子,在哺乳动物中已证明可募集中性粒细胞、增强黏膜免疫,然而在家禽疫苗领域尚属空白。本研究首次把IL-17chIL-17写进DNA疫苗佐剂字典,回答其能否提高抗体、能否激活细胞免疫、能否真正降低死亡三个关键问题,为实现一针多效、常温储运的禽用疫苗升级提供新工具。

图形用户界面, 文本, 应用程序, 电子邮件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二、研究方法简述

1.基因构建:RT-PCR克隆chIL-17510 bp),构建pcDNA-chIL-17与已报道的pcDNA-VP₂₃₆₆(含52-417 aa抗原表位)真核表达质粒。

2.体内表达验证:HEK293T细胞转染+Western blot检测分泌型IL-17;肌肉注射SPF鸡后RT-PCR追踪质粒表达至35 d

3.免疫与攻毒:25621日龄SPF鸡随机8组,联用组VP₂₃₆₆100 μg±chIL-1750/100/200 μg)两针免疫(间隔7 d);35 d经口攻毒10³ ELD₅₀ vvIBDV,观察8 d记录死亡、剖检法氏囊及鼻拭子病毒载量。

4.免疫指标:ELISAIBDV特异性及中和抗体;MTT法测脾淋巴细胞增殖;ELISAIFN-γ/IL-4TCID₅₀测组织病毒滴度。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质粒构建与表达——Fig.2Fig.3给出能表达、能分泌铁证

图示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图形用户界面, 文本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2A显示RT-PCR获得510 bp IL-17条带;双酶切后得到预期片段(图2B),测序仅信号肽区出现2个同义突变,不影响功能。Western blot(图3)在细胞上清与裂解液均检出约26 kDa条带,证明chIL-17可在真核系统分泌表达,为后续体内自我佐剂奠定基础。

2.体内持续表达——Fig.4展示质粒至少存活4

图形用户界面, 应用程序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肌肉注射后1-35 d均可RT-PCR检出IL-17VP₂₃₆₆转录本(图4),表达高峰在第8-14 d,与抗体上升期同步;空载体组阴性,排除污染假阳性。

3.体液免疫被显著放大——Fig.5A-B

图示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ELISA(图5A)显示:单用VP₂₃₆₆42 d抗体滴度约1:800;加入100 μg chIL-17后升至1:3200,与弱毒疫苗组持平(P0.01=。中和实验(图5B)呈现剂量依赖——200 μg IL-17组中和滴度达1:128,比单用VP组提高4倍,提示IL-17撬开鸡只Th1-B细胞协同,显著提升功能性抗体。

4.细胞免疫同步增强——Fig.6Fig.7给出证据

图表, 瀑布图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手机屏幕截图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MTT增殖指数:200 μg IL-17组刺激指数(SI=2.5,是单用VP组(1.4)的1.8倍(图6)。IFN-γ水平随IL-17剂量递增,最高达(250±20) pg/mL(图7A),而IL-4无显著差异(图7B),表明chIL-17选择性驱动Th1通路,与禽类抗病毒需求高度匹配。

5.攻毒保护——Table 2给出生死数据

表格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单用VP组死亡率44%,保护率仅56%;加100 μg IL-17后死亡降至19%,保护率81%200 μg组死亡13%,保护率87%,与弱毒疫苗组(100%)差距缩小至13%

法氏囊病毒载量:200 μg IL-17TCID₅₀降至1.86×10¹/g,比单用VP组(1.65×10/g)下降3log;鼻分泌病毒同步下降,证明IL-17不仅减少死亡,更显著降低排毒,有利于场内生物安全。

四、研究结论

首次证实chIL-17是安全、高效的禽用DNA疫苗分子佐剂,可剂量依赖性提升VP疫苗的体液-细胞双重免疫;机制层面通过增强IFN-γ分泌与淋巴细胞增殖,驱动Th1偏向,显著降低法氏囊病毒载量和临床死亡;200 μg chIL-17+100 μg VP组合保护率87%,已接近商品弱毒苗水平,但无需冷链、无活毒返强风险,适合孵化场一次性肌注免疫。

 

参考来源:https://doi.org/10.1016/j.psj.2025.105247

#
兽用疫苗
#
农业微生物
#
微生物
  • 上一篇:无血清培养新突破:建立悬浮MDBK细胞系助力牛疱疹病毒疫苗生产
  • 下一篇:RSM 破局:低成本培养基让兽用出血性败血症活疫苗产能飙升 35%
网站声明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

评论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