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组织警告: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vKp)全球蔓延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一份令人警醒的报告,指出一个不容忽视的威胁——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vKp)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至少已波及包括美国、中国、英国、日本等在内的16个国家和地区。WHO把全球感染传播层面的风险评估为中等,其危害性和传播速度不容小觑。
全球警报,不容忽视!
2024年初,因为携带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基因的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 hvKpST 23 分离株的鉴定有所增加,全球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和新出现的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报告监测系统 (GLASS-EAR) 发布了一项信息请求以评估当前的全球形势。在世卫组织六个区域的124个国家、领土和地区中,共有16个国家和地区(阿尔及利亚、阿根廷、澳大利亚、加拿大、柬埔寨、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印度、伊朗、日本、阿曼、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瑞士、泰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联合王国)和美利坚合众国)报告了hvKp的存在,尤为严重的是,12个国家和地区具体报告了ST23-K1菌株的存在,在世卫组织所有六个区域中,至少有一个国家报告了hvKp ST23的存在。这些对碳青霉烯类等最后一线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分离株的出现,使得治疗选择极为有限,迫切需要采用替代性抗菌治疗。
世卫组织的报告指出,鉴于缺乏信息及现有监测数据不足,目前全球范围内对hvKp的监测和认识还存在一定局限性,但根据已有数据,其感染率和致死率均呈上升趋势。这意味着我们可能正面临着一个被低估的公共卫生危机。尤其是在新冠疫情尚未完全消退的背景下,超级细菌的出现无疑为全球健康安全再添一层阴霾。
394 个 hvKp 分离株中ST分型的比例
超级细菌,何以“超级”?
肺炎克雷伯菌(K.pneumoniae)是肠杆菌科的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它广泛存在于环境、哺乳动物粘膜和人类中,定植于喉上部(鼻咽部)和胃肠道。肺炎克雷伯菌是全球卫生保健机构获得性感染的主要原因,通常在住院或免疫功能低下的个体中引起严重感染,近年来被发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而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vKp)之所以被称为“超级细菌”,是因为它不仅毒力强大,能够引起肺炎、脑膜炎、泌尿道感染等多种严重疾病,甚至能在免疫系统健全的个体中迅速引发致命感染。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细菌还展现出了极强的耐药性,能够抵抗包括碳青霉烯类在内的多种抗生素,使得传统治疗手段面临严峻挑战。ST23-K1是高毒力肺克常见的血清型,ST11-K64是我国国内目前流行的肺炎克雷伯菌血清型。这两种世卫组织警告的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分型在创噬纪细菌库中都已鉴定并针对此类细菌有噬菌体鸡尾酒治疗配方!
多项研究表明高耐药高毒力的肺炎克雷伯菌在国内是一个重要的细菌感染问题,ST11-KL64 CRKP 在中国的扩张越来越令人担忧。王辉等进行了一项大规模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研究显示2014 年至2021 年期间,中国 CRKP 的发病率从 6.4% 增加到 11.3%;一项纵向研究揭示了过去 11 年中国 CRE 菌株的特征,显示具有BMPPS 突变 SNP 的高危亚克隆 ST11-KL64 CRKP 表现出显着的扩增倾向,并具有明显的表型优势;一项研究表明ST11 肺炎克雷伯菌中KL64 血清型的比例从 1.5% (1/65) 增加到 46.1%(141/306)。携带毒力基因的ST11-KL64 菌株比例从 2011-2013 年的 17% 上升到 2021 年的79.3%;在1项纳入中国10个城市共230株肺炎克雷伯菌的研究中,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占37.8%,其中武汉地区最多(73.9%),浙江省最少(8.3%);有研究发现,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中国大陆的健康个体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的定植率分别为11.3%、12.0%、11.7%。肺炎克雷伯菌毒力和耐药性相结合衍生出的“超级细菌”,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极大的挑战。
加强防控,共筑健康防线!
面对这一严峻挑战,世卫组织呼吁各国政府、卫生机构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强对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的监测和防控工作。这包括提高对该细菌的认识、扩大检测范围、加强感染预防和控制控制措施,在急症护理和长期护理机构中及时管理碳青霉烯类耐药hvKp的疑似和/或确诊病例和接触者、研发新的治疗手段等。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的出现再次提醒我们,公共卫生安全永远是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只有全球携手、共同应对,才能有效遏制超级细菌的蔓延势头,守护好我们共同的健康家园。
不得不提,“解药”噬菌体
噬菌体在应对这些“超级”细菌威胁中极具潜力。一方面,噬菌体杀菌不在乎其抗生素耐药性,另一方面,针对粘液型等高毒力细菌,噬菌体编码的解聚酶、裂解酶等蛋白更利于突破细菌的细胞壁和菌群外围的生物膜。以上海创噬纪公司为例,其立身使命之一便是搞定临床最难搞定的“超级”细菌。如针对临床常见的高耐药(如碳青霉烯耐药、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耐药、替加环素耐药、多粘菌素耐药)、高毒力(如K1、K2等荚膜型)以及高耐药+高毒力(如本文提到的ST23-K1、ST11-KL64)肺炎克雷伯菌,均筛选了有效的噬菌体配方,以备这些“超级”细菌出现和传播时,及时进行治疗和阻断。
我们应该怎么做?
(字越少,越重要哦)
1. 保护好家人,咱不把细菌带回家;
2. 保护好自己,咱勤洗手,好作息,多锻炼;
3. 主动出击,用霏津噬菌体喷雾,感受自然的力量。
[1].Wang Q, Wang R, Wang S, Zhang A, Duan Q, Sun S, Jin L, Wang X, Zhang Y, Wang C, Kang H, Zhang Z, Liao K, Guo Y, Jin L, Liu Z, Yang C, Wang H; China 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ales (CRE) Network. Expansion and transmission dynamics of high risk 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subclones in China: An epidemiological, spatial, genomic analysis. Drug Resist Updat. 2024 May;74:101083. doi: 10.1016/j.drup.2024.101083. Epub 2024 Mar 29. PMID: 38593500.
[2].N. Huang, H. Jia, B. Zhou, C. Zhou, J. Cao, W. Liao, S. Liu, L. Wang, L. Chen, L. Chen, T. Zhou, J. Ye Hypervirulent 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causing highly fatal meningitis in southeastern China Front. Public Health, 10 (2022), p. 991306, 10.3389/fpubh.2022.991306.
[3]. Hu F, Pan Y, Li H, Han R, Liu X, Ma R, Wu Y, Lun H, Qin X, Li J, Wang A, Zhou M, Liu B, Zhou Z, He P. 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capsular types, antibiotic resistance and virulence factors in China: a longitudinal, multi-centre study. Nat Microbiol. 2024 Mar;9(3):814-829. doi:10.1038/s41564-024-01612-1. Epub 2024 Feb 29. PMID: 38424289; PMCID: PMC10914598.
[4].X. Yang, Q. Sun, J. Li, Y. Jiang, Y. Li, J. Lin, K. Chen, E.W. Chan, R. Zhang, S. Chen Molecular epidemiology of carbapenem-resistant hypervirule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in China Emerg. Microbes Infect., 11 (2022), pp. 841-849.
https://www.who.int/emergencies/disease-outbreak-news/item/2024-DON527
上一篇:30年来超3000万人死于耐药细菌感染,未来25年还将死亡3900万人
下一篇:噬菌体在动物养殖中的应用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