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菌体疗法在水产动物疾病防控中的应用与展望

原创
来源:伍君权
2025-04-30 22:34:10
7次浏览
分享:
收藏
核心提示:综述了噬菌体在水产动物疾病防控中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其优势、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强调了噬菌体作为一种绿色、高效的生物防控手段在应对水产养殖中多重耐药细菌感染中的巨大潜力。

水产养殖是满足未来食品需求的关键产业之一,然而,细菌性传染病的爆发以及多重耐药细菌的出现,对水产养殖业造成了巨大损失。传统的抗生素治疗不仅导致耐药性问题,还对环境和食品安全构成威胁。噬菌体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防控策略,因其高效性、特异性、环境友好性以及成本效益等优势,重新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

噬菌体疗法的优势:

1. 技术效率与成本效益:噬菌体的生产过程相对简单,开发周期短,成本低。例如,研究显示,噬菌体PVA8在感染宿主后可在短时间内快速繁殖,有效清除病原菌,且生产成本远低于传统抗生素。

2. 环境友好性:与化学消毒剂相比,噬菌体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它们在自然环境中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能够在清除耐药细菌后自然减少,同时维持生态平衡。

3. 食品安全性:噬菌体的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对人体副作用小,且在人体内不会引起不良反应,最终被清除。

4. 其他优势:噬菌体不需要频繁给药,可在感染部位自我复制,持续发挥作用;此外,它们还能有效破坏细菌生物膜,这是大多数抗生素难以做到的。

近年来,噬菌体疗法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逐渐增加。研究表明,噬菌体对多种水产病原菌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包括弧菌属(Vibrio)、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和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等。例如,噬菌体vB_VhaS_MAG7在感染鱼致病性弧菌(Vibrio harveyi)后,显著提高了鱼苗的存活率。此外,噬菌体与抗生素或益生菌的联合使用,能够增强治疗效果,减少耐药性的发展。

噬菌体与细菌的相互抗性机制 :

1. 细菌对噬菌体的抗性机制:细菌通过改变表面受体、产生外膜囊泡、激活限制修饰系统(RM)和CRISPR-Cas系统等多种方式抵抗噬菌体的感染。

2. 噬菌体的应对策略:噬菌体通过适应新的受体、减少限制位点、抑制宿主的抗性机制等方式来克服细菌的防御机制。例如,噬菌体可以通过基因突变改变尾部纤维蛋白,从而识别新的受体,扩大宿主范围。

噬菌体疗法的新技术与挑战:

1. 噬菌体-抗生素协同作用:噬菌体与抗生素的联合使用能够增强治疗效果,减少耐药性的发展。研究表明,这种协同作用可以通过增加噬菌体的繁殖效率和扩大抗生素的扩散范围来实现。

2. 噬菌体-益生菌联合应用:噬菌体与益生菌的联合使用能够调节肠道微生物群落,维持微生物平衡,增强宿主的免疫反应。

3. 基因工程噬菌体: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为噬菌体的编辑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通过基因编辑,可以增强噬菌体的宿主识别能力、耐受性和杀菌效率。

4. 机器学习在噬菌体研究中的应用:机器学习算法能够预测噬菌体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加速噬菌体治疗的开发。例如,通过分析噬菌体和细菌的全基因组序列,预测噬菌体的宿主范围和感染能力。

尽管噬菌体疗法在水产养殖中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包括噬菌体的稳定性、宿主范围的限制以及耐药性的发展。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优化噬菌体的筛选和改造技术,提高其在复杂环境中的应用效果。此外,建立科学的监管框架和公众认知,也将有助于推动噬菌体疗法在水产养殖中的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Phage-Based Biocontrol Strategies and Application in Aquatic Anim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https://doi.org/10.1111/raq.70024

 

#
噬菌体
  • 上一篇:暂无
  • 下一篇:大基因组、宽宿主弧菌噬菌体中的适应性基因组可塑
网站声明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

评论
全部评论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