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砂拉越零售虾中分离出新噬菌体EniLVP02,可高效裂解副溶血性弧菌并抑制虾肉污染
马来西亚砂拉越零售虾中分离出新噬菌体EniLVP02,可高效裂解副溶血性弧菌并抑制虾肉污染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东南亚虾养殖业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的主要病原,其耐药株的流行迫使研究者寻找替代抗生素的生物防控手段。噬菌体疗法因高宿主特异性、易筛选和低成本而被视为理想选择。
马来西亚砂拉越大学与蒙纳士大学团队从当地超市零售虾中分离出一株新型烈性噬菌体 EniLVP02,系统表征其形态、基因组、裂解性能及在虾肉中的生物控菌效果,成果发表于《Microbial Pathogenesis》。主要亮点如下:
1.形态与分类
(1)透射电镜显示病毒颗粒具可收缩尾、尾丝及基板,头部约 75 nm,归类于 Caudoviricetes 纲 Straboviridae 科(原 Myoviridae)。
(2)基因组为 186.7 kb 的大 dsDNA,GC 48.3%,预测 267 个 ORF 与 21 个 tRNA;无溶原、毒力及耐药基因,生物安全性高。
(3)与 GenBank 中 15 株弧菌噬菌体核苷酸相似度仅 5.3–6.1%,提示其为独立进化的新种。
2.裂解参数
(1)最佳感染复数 MOI = 1;潜伏期 120 min,暴发量 144 PFU/细胞,20 min 内吸附率 >90%。
(2)对 11 株副溶血弧菌中的 7 株呈现窄谱裂解,对非弧菌及零售来源部分菌株无效,显示高度专一性。
3.环境稳定性
(1)pH 5–9、28–45 °C 处理 1 h 后活性保持 ≥80%;65 °C 存活仍接近 20%,72 °C 或 pH ≤3 完全失活,符合冷链储运与海水养殖环境要求。
4.生物膜与食品实验
(1)在 96 孔板中,EniLVP02 使副溶血弧菌生物膜形成量(OD₆₀₀)由 0.592 降至 0.204,对已形成的生物膜亦降低 79%,显著优于未处理组(P<0.05)。
(2)人工污染虾肉试验:室温(25 °C)24 h 内细菌载量下降 75.2%(0.61 log),4 °C 下降 16.2%(0.08 log),证明在常温流通环节更具抑菌优势。
作者指出,EniLVP02 的“大基因组-无风险基因-高暴发量”特性使其适合作为单一制剂或鸡尾酒组分,用于亲虾池水体、活体运输及零售冰鲜虾的精准控菌。后续将开展规模化养殖现场试验,并通过噬菌体训练拓宽其宿主谱,为马来西亚及整个东南亚对虾产业提供可替代的“无抗”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Lesen D., Nillian E., Thung T. Y. Isol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 novel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bacteriophage from retail shrimp in Sarawak, Malaysia. Microbial Pathogenesis, 2025, 203: 107517. https://doi.org/10.1016/j.micpath.2025.107517
上一篇:暂无
下一篇:上海海洋大学团队从牡蛎中分离出两株新型噬菌体,鸡尾酒组合 12 小时内“清零”海鲜中的副溶血性弧菌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