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曲乳杆菌Lactin-V——有望预防HIV的活菌策略
卷曲乳杆菌Lactin-V——有望预防HIV的活菌策略
有益的乳酸杆菌物种(如卷曲乳酸杆菌)的定植被认为是维持一个低多样性、乳酸杆菌占优势的阴道菌群并与HIV感染、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和早产的风险降低有关。但低乳酸杆菌属的阴道微生物区系类型( < 50 %相对丰度)存在于全球四分之一的妇女和撒哈拉以南非洲高达一半的妇女中。细菌性阴道病党的临床特征是多种类型厌氧菌的相对丰度高而乳酸杆菌的相对丰度低,并有研究证明与HIV有关。这些高度多样化的阴道细菌菌群与阴道分泌物中炎性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含量升高以及宫颈CD4 + T细胞的激活和数量增加有关。而细菌性阴道病的抗生素治疗降低了与其相关的细菌物种的丰度,但治疗后阴道微生物群落最常见的是惰性乳杆菌,这种阴道菌群与细菌性阴道病相似,与细菌群落的高转换率相关,对阴道健康不利。细菌性阴道病的活菌治疗已经有临床研究报道,并有振奋人心的好结果,而对HIV还没有相关的临床研究。
继2020年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LACTIN-V IIB 期临床试验报道了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阳性结果后,最近,LACTIN-V的临床研究又有好消息。在柳叶刀子刊Lancet Microbe上发表一项新的随机、安慰剂对照的2期临床试验,报道了LACTIN-V在HIV高危南非女性中降低HIV风险的效果,研究主要评估了含有卷曲乳杆菌的阴道生物疗法如何影响南非妇女的宫颈阴道微生物群和HIV易感性标志物。
研究团队招募了45名南非18至23岁的HIV高危女性纳入随机双盲试验,评估乳杆菌活菌生物治疗LACTIN-V对阴道微生物及HIV易感性的影响。结果发现,LACTIN - V组32名受试者中有13名( 41 % )在第4周和31名( 26 % )在第8周鉴定出卷曲乳杆菌优势菌群,而安慰剂组在第4周没有鉴定出卷曲乳杆菌优势菌群,在第8周有1名( 9 % )鉴定出卷曲乳杆菌优势菌群。这表明甲硝唑后使用LACTIN - V在使用4周期间显著增加了阴道卷曲乳杆菌定植,尽管这种增加是短暂的。甲硝唑治疗前至第4周或第8周,LACTIN - V抑制了安慰剂组中HIV靶细胞(CD4+ T细胞)的激活反弹,但13种免疫标志物浓度的变化无显著差异。此外,从甲硝唑治疗后到第4周,安慰剂组HIV靶细胞占总T细胞比例上升1.89倍,LACTIN-V组仅上升1.06倍(p=0.016),与LACTIN - V组相比,安慰剂组妇女在恢复期间宫颈CD4 + HIV靶细胞增加。这一结果表明LACTIN - V治疗可能减少HIV感染风险。在试验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78%,均为轻度,91%参与者认为产品易用,71%愿再次使用,显示LACTIN – V活菌干预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可接受性。
然而, 与2020年的LACTIN – V治疗细菌性阴道病IIB 期临床试验( 228 名 18~45 岁的女性,停止使用后3个月仍检测到定植)相比,这项研究样本量较小且随访期短,仍有改进空间。总之,本研究首次证实卷曲乳杆菌活菌疗法可在非洲女性中实现菌群定植,为降低HIV风险提供潜在策略。
参考文献:
1.Hemmerling, A., Mitchell, C. M., Demby, S., et al. (2025). Effect of the vaginal live biotherapeutic LACTIN-V (Lactobacillus crispatus CTV-05) on vaginal microbiota and genital tract inflammation among women at high risk of HIV acquisition in South Africa: A phase 2,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The Lancet Microbe, 101037. https://doi.org/10.1016/j.lanmic.2024.101037.
2. Cohen CR, Wierzbicki MR, French AL, et al. (2020). Randomized trial of LACTIN-V to prevent recurrence of bacterial vaginosis.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82: 1906–15. http://www.nejm.org/doi/10.1056/NEJMoa1915254.
上一篇:益生菌新突破:乳酸杆菌La-5阻断艰难梭菌毒素与粘附的双重防线
下一篇:且慢,Akk封神还差点火候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