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的曙光?粪菌移植的惊人发现!
高血压患者的曙光?粪菌移植的惊人发现!
高血压是全球最普遍的慢性疾病之一,也是心血管疾病、中风和肾病等严重健康问题的主要诱因。高血压是全球主要的健康威胁,影响全球约12.8亿成年人。尽管目前有多种降压药物可供选择,但仍有大量患者难以有效控制血压,这促使科学家们不断寻找新的治疗途径。近年来,肠道菌群与健康的关系成为热门研究领域,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失调可能与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例如,某些特定菌群的代谢产物能够影响血压调节通路。基于这一发现,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MT)作为一种新兴的干预手段,逐渐进入研究视野。通过将健康供体的粪便菌群移植到患者体内,有望重新平衡患者的肠道菌群,从而改善血压水平。然而,FMT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亟待通过严格的临床试验来验证。
2025年5月23日,北京学心血管研究所郑乐民教授联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蔡军教授及其团队在Microbiome在线发表题为“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or hypertension: an exploratory, multicenter, randomized, blind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的研究性文章,该研究是首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实验,纳入124例中国高血压患者,评估口服粪便微生物移植(FMT)胶囊的疗效与安全性,发现FMT能够显著改变患者的肠道菌群组成,并与特定的代谢物变化相关,这些变化可能与血压的调节有关。
图1 文献信息
该研究共纳入124名1级高血压患者,参与者随机分为FMT组(63人,口服来自健康供体的冻干菌群胶囊)和安慰剂组(61人,服用外观相同但不含菌群的胶囊),主要终点是治疗后30天的诊室收缩压(SBP)下降幅度。结果显示,FMT组在第7天的SBP下降4.34 mmHg,但效果未持续至第30天;30天后两组SBP下降幅度无显著差异。在安全性方面,两组不良事件(如腹泻、血脂异常)发生率相近,且在3个月的随访期内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作者进一步对试验者进行了粪便微生物分析和血液代谢物分析,发现FMT组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在干预后短暂增加,但未能长期维持。FMT组患者的肠道菌群丰富度和结构发生了变化,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丰度发生了改变。一些特定的菌种如帕拉拟杆菌(Parabacteroides merdae)和普雷沃菌(Prevotella copri)的丰度增加,而埃格特菌(Eggerthella lenta)和红斑丹毒丝菌(Erysipelatoclostridium ramosum)等的丰度减少,这些菌种的变化与诊室收缩压的降低相关。短链脂肪酸(SCFA)如乙酸、丙酸水平下降,但与血压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这项研究首次在临床上验证了粪菌移植对高血压患者的潜在治疗效果。虽然FMT在短期内能够降低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但这种降压效果并未能持续到第30天,且在长期随访中逐渐减弱。研究还发现,FMT能够显著改变患者的肠道菌群组成,并与特定的代谢物变化相关,这些变化可能与血压的调节有关。
尽管这项研究未能证明FMT对高血压的长期治疗效果,但它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向。首先,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特定菌种或其代谢产物在高血压中的作用机制,以开发更精准的治疗策略。其次,研究结果提示我们,FMT可能需要更长期或更频繁的干预,才能实现持续的降压效果。此外,由于肠道菌群的复杂性,未来的研究还需要考虑个体差异、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总之,粪菌移植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高血压的潜在方法,虽然在短期内显示出一定的降压潜力,但仍需更多的研究来验证其长期效果和安全性。这项研究为高血压的治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也为未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Luyun Fan, Junru Chen, Qi Zhang, et al.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or hypertension: an exploratory, multicenter, randomized, blind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Microbiome. 2025-05-23;13(1):133. DOI:10.1186/s40168-025-02118-6.
上一篇:丁酸梭菌及其代谢物通过 miR-146a 调节巨噬细胞极化对抗痛风性关节炎
下一篇:肠道微生物与肥胖的“爱恨情仇”:4HPAA代谢产物的“干预魔法”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