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乳杆菌MH-301通过 “肠-阴道轴”机制辅助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

植物乳杆菌MH-301通过 “肠-阴道轴”机制辅助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

原创
来源:陈彤
2025-07-02 11:47:20
5次浏览
分享:
收藏
核心提示:本文研究了植物乳杆菌MH-301对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的影响。通过随机双盲试验,发现植物乳杆菌MH-301可降低治疗期间的胃肠道不良事件(如腹胀、便秘)和阴道异常分泌物的发生率,改善治疗耐受性。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和阴道微生物组有关,尤其与肠-阴道轴介导的乳酸菌丰度增加和有害菌减少有关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是一种主要栖息于胃黏膜的感染性细菌,感染全球50 %以上的人口,在1994年被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列为Ⅰ类致癌物。它不仅与慢性活动性胃炎、胃溃疡、胃癌密切相关,还与胃外疾病如贫血、炎症性肠病、结直肠癌等密切相关。据统计,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增加1.5 - 2.0 %的胃癌发病风险,因此,根除幽门螺杆菌仍然至关重要。然而,现有的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手段以大剂量抗生素为基础,引起治疗相关的不良副作用,如腹胀、腹泻和肠道与阴道微生态的紊乱,显著影响用药依从性和根除率,迫切需要探索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近日发表于Journal of Infection上的一篇临床研究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MH-301 reduces Helicobacter pylori treatment-related adverse events via gut-vaginal axi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以改善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效果、恢复微生态为切入点,评估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MH-301作为辅助治疗在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中的疗效,以及其对肠道和阴道微生物群的影响,为我们带来了新策略。

1 文章发表信息

这项研究共纳入257名年龄在1850岁之间、具有性生活且未绝经的慢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含铋四联疗法(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枸橼酸钾铋、雷贝拉唑)联合益生菌L. plantarum MH-301)或安慰剂治疗,疗程为14天。在治疗前后采集粪便样本和阴道拭子样本,并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与安慰剂组相比,益生菌组患者的腹胀发生率更低(10.2% vs 19.4%P=0.037),便秘(2.3% vs 7.8%P=0.048)及阴道分泌物过多(3.1% vs 9.3%P=0.040)的发生率也显著降低,整体治疗耐受性更好(P<0.05)。尽管两组之间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无统计学差异。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导致肠道微生物群中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相对丰度下降,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和嗜血杆菌属(Haemophilus)增加;阴道微生物群中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减少,加德纳菌属(Gardnerella)增加。

与安慰剂组相比,益生菌组肠道微生物群中巨单胞菌属(Megamonas)、普雷沃氏菌属和乳杆菌属的相对丰度更高,而链球菌属和嗜血杆菌属的水平较低;在阴道微生物群中,加德纳菌属的丰度显著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胃肠道和阴道不良事件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肠道和阴道微生物群中乳杆菌属的丰度也与不良事件减少呈正相关(P<0.05)。

本研究首次从临床角度证实,L. plantarum MH-301可能通过“肠-阴道轴”机制减轻幽门螺杆菌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微生物群的结构调节和轴向互作可能是其发挥临床作用的重要机制。这一发现为预防幽门螺杆菌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提供了新策略,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和根除率,同时,还可设计针对女性的肠道-阴道微生态联合调节产品,用于预防其他抗生素治疗导致的菌群失调和生殖道炎症(如细菌性阴道炎)。

2 根除治疗和L. plantarum MH-301肠道菌群相对丰度的影响

3 根除治疗和L. plantarum MH-301对阴道菌群的影响

参考文献:Han X, Liu H, Zhang K, Zeng Y, Liu P, Gan L, Zheng L, Liu Z, Fang N, Chen T. 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MH-301 reduces Helicobacter pylori treatment-related adverse events via gut-vaginal axi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J Infect. 2025 Jun 20;91(2):106539. doi: 10.1016/j.jinf.2025.106539.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40545179.

#
抗幽门
  • 上一篇:中药霍香正气液抗感染研究突破:媲美万古霉素,或成艰难梭菌腹泻新疗法
  • 下一篇:代谢决定命运:α-酮戊二酸在肠道组织再生中的调控作用
网站声明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

评论
全部评论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