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食三周破局顽固高血压!哈医大证实益生菌成降压新钥匙
禁食三周破局顽固高血压!哈医大证实益生菌成降压新钥匙
难治性高血压(RH)患者即使在最佳药物治疗下仍难以控制血压,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风险。本研究探讨间歇性禁食(IF)对RH患者及抗高血压药物抵抗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的影响,并揭示其潜在机制,旨在寻找非药物干预手段以应对这一临床难题。研究中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如何准确评估IF对RH患者血压的直接影响、确定肠道菌群变化与血压降低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验证IF是否能通过调节菌群改善药物疗效。此外,动物模型与人类患者的生理差异也增加了研究结果外推的复杂性。
已有研究表明,RH在全球接受治疗的高血压人群中占比10%-15%,并伴随更高的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间歇性禁食因其在肥胖、代谢紊乱和心血管疾病中的潜在益处受到关注,但其对RH的作用尚不明确。肠道菌群被认为是连接饮食模式与健康效益的关键介质,尤其在调控血压和药物疗效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例如,抗生素处理可增强喹那普利在SHRs中的降压效果,提示菌群可能影响药物作用。然而,关于IF是否能通过调节菌群治疗RH的研究仍是空白。
近日,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研究团队。在《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发表了“Intermittent fasting ameliorates resistant hypertension through modulation of gut microbiota”一文,该文章提出了间歇性禁食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难治性高血压,为非药物治疗提供了新策略。
研究方法:间歇性禁食干预:研究设计了一项单臂干预临床试验,纳入106名患者,最终分析了15名符合标准的患者。参与者接受为期3周的时间限制喂养干预,每天8小时进食窗口(08:00-16:00),每日摄入1,500千卡的等热量餐。血压测量在每天两个时间点进行,采用家庭成员在患者休息时测量的方式,每次取五个读数的平均值。
A. muciniphila干预实验:筛选出97名个体,排除使用抗生素/益生菌、慢性病共病、继发性高血压或自愿退出者后,最终15名参与者完成实验。参与者维持规定的抗高血压治疗方案,并接受每日口服1亿CFU的A. muciniphila补充剂,持续21天。
动物实验设计:六至八周大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购自北京维通利河实验动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饲养。通过给予抗高血压药物氨氯地平一周,根据血压反应将大鼠分为响应者和非响应者。
间歇性禁食对SHRs的影响:选择对氨氯地平耐药的SHRs,随机分为自由进食组和间歇性禁食组。间歇性禁食组每天晚上8点到凌晨4点进食,其余时间禁食。两周后继续给予抗高血压药物一周,发现间歇性禁食结合药物治疗显著降低血压。
粪便微生物移植实验:收集响应者和非响应者的粪便样本制备FMT悬液,受体大鼠在接受FMT前用抗生素混合物处理一周以清除内源性微生物群。随后连续14天每日口服供体粪便悬液,最后给予抗高血压药物评估药物反应恢复情况
研究结果:间歇性禁食对血压的影响:间歇性禁食显著降低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在约一周后开始明显变化。此外,血浆中肾素、醛固酮和ACTH水平显著下降,而血管紧张素II和皮质醇水平无显著变化。
肠道微生物群及其代谢物的变化:间歇性禁食显著减少TMAO和LPS的血浆水平,同时增加短链脂肪酸如丁酸、庚酸和丙酸的血浆水平。元基因组测序显示禁食前后肠道微生物组成发生显著变化,某些细菌种类如A. equolifaciens和A. muciniphila与血压呈负相关。
A.muciniphila补充的效果:A. muciniphila补充显著降低SHRs和人类受试者的血压,同时减少TMAO和LPS水平,增加丁酸水平并抑制RAAS活性,提供了一条连贯的益生菌调节与降压效果之间的联系。
总之,该研究表明间歇性禁食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显著改善难治性高血压,提出了一种新的以微生物为中心的管理策略,整合了临床前和临床证据。这些发现为利用饮食干预和益生菌作为重要的血压调节手段提供了理论基础,推动了微生物群信息个性化心血管护理的发展。未来研究应进一步解析微生物机制,探索结合饮食、微生物和药物干预的综合策略。
参考文献: Yun F, Han X, Wang Z, Gao Q, Xu M, Liu H, Fang N, Zhang Y, Li Y, Gong Y. Intermittent fasting ameliorates resistant hypertension through modulation of gut microbiota. Pharmacol Res. 2025 Jul 21;219:107864. doi: 10.1016/j.phrs.2025.107864.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40701347.
上一篇:痛风“克星”现身?乳酸片球菌SWU-HX39竟能让尿酸暴跌近五成,还能修复肾脏!
下一篇:肠道治疗新突破!交叉喂养菌群LBP:更强效、更稳定,重塑代谢性疾病疗法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