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柚籽提取物与新型益生菌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显著抑制艰难梭菌感染

葡萄柚籽提取物与新型益生菌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显著抑制艰难梭菌感染

原创
来源:刘力燚
2025-07-31 15:11:38
7次浏览
分享:
收藏
核心提示:葡萄柚籽提取物(GSE)突破性疗效源于重塑肠道微生态——恢复丁酸产生菌增强肠屏障功能,直接阻断"病原定植-炎症恶性循环",为替代抗生素防治复发性CDI提供新策略。

艰难梭菌感染(CDI)是一种由抗生素使用引发的严重医疗负担,其核心机制是抗生素导致的肠道菌群失调(dysbiosis),破坏正常微生态平衡,使机会性病原体如艰难梭菌(Clostridioides difficile)得以定植并引发腹泻性感染,显著增加医疗资源压力。当前一线疗法依赖抗生素(如万古霉素和甲硝唑),但这类药物会进一步加剧菌群紊乱,导致高达20-30%的复发率,突显对非抗生素替代疗法的迫切需求。本研究探索天然植物提取物(葡萄柚籽提取物,GSE)和新型益生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 CD5 Lactobacillus salivarius CD4)作为潜在干预策略,旨在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如增强丁酸产生菌)恢复微生物屏障功能,从而预防CDI复发并减轻炎症反应,为临床提供更安全的治疗选择。

在体外实验中,研究人员评估了葡萄柚籽提取物(GSE)和两种益生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 CD5 Lactobacillus salivarius CD4)对艰难梭菌(C. difficile)生长的抑制作用。GSE 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了两种艰难梭菌株(ATCC 9689 ATCC 43598)的生长。最低抑菌浓度(MIC)为 40 ppm,在此浓度下,GSE 完全抑制了艰难梭菌的生长。P. pentosaceus CD5 L. salivarius CD4 CFCS5% 浓度)显著抑制了艰难梭菌生长。未调整 pH(酸性条件)的 CFCS 比调整至 pH 7.0 CFCS 抑制效果更强。特别是,未调整 pH P. pentosaceus CD5 CFCS 18 小时内完全抑制了 ATCC 9689 的生长。

当两种益生菌的活细胞与艰难梭菌共培养时,定量培养和 qRT-PCR均显示,活细胞显著降低了艰难梭菌的存活计数(CFU/mL)。这表明益生菌通过直接竞争或代谢产物抑制了病原体生长。

 

BALB/c 小鼠模型中,研究人员测试了 GSE 和益生菌对艰难梭菌感染(CDI)的缓解效果。实验组包括:未感染对照组(Blank)、CDI 感染组(CDI)、以及四个治疗组(P. pentosaceus CD5 单独、L. salivarius CD4 单独、益生菌组合、GSE)。

在治疗初期(前四天),L. salivarius CD4 组和益生菌组合组小鼠体重显著下降。艰难梭菌感染后,所有感染组(除 GSE 组外)体重均显著低于未感染对照组(p < 0.05)。GSE 组无死亡率,而 CDI 组死亡率较高。

CDI 组的结肠长度显著短于未感染组(p < 0.05),而 GSE 治疗组的结肠长度显著长于 CDI 组(p < 0.05),表明 GSE 有效缓解了结肠炎症。盲肠内容物中,CDI 组的艰难梭菌负荷(>10^9 CFU/g)显著高于未感染组(~10^6 CFU/g)和所有治疗组(~10^7 CFU/g),其中 GSE 组的抑菌效果最佳。

丁酸是短链脂肪酸(SCFA),与肠道健康密切相关。CDI 组的盲肠丁酸产量显著低于未感染组(p < 0.05),GSE 治疗组维持了较高的丁酸水平。这些结果表明,GSE 在减轻 CDI 症状方面效果最显著,益生菌组合(Pp+Ls)次之。

未感染组的结肠组织结构完整,无炎症迹象。CDI 组则显示隐窝完全破坏和广泛炎症。GSE 治疗组的结肠黏膜损伤最轻,其次是 P. pentosaceus CD5 组,而 L. salivarius CD4 组和益生菌组合组仍有显著炎症。组织学损伤评分(0-4 分)显示,CDI 组评分最高,GSE 组评分最低。:qRT-PCR 分析显示,CDI 组的促炎细胞因子(IL-8IL-6 TNF-α)转录水平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 < 0.05)。GSE 治疗显著降低了所有三种细胞因子的表达(p < 0.05),而 P. pentosaceus CD5 组和益生菌组合组仅显著降低了 IL-8。这表明 GSE 通过抑制炎症通路缓解了 CDI 相关结肠炎。这些数据强调了 GSE 在减轻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中的主导作用。

通过 16S 宏基因组分析,研究人员评估了 CDI 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及治疗干预的效果:CDI 组和 GSE 组的菌群丰富度(Shannon 指数)显著低于未感染组(p < 0.05)。Beta 多样性(Jaccard 指数)显示,未感染组的菌群聚类与感染组和治疗组明显分离,表明 CDI 显著破坏了肠道微生物结构。在门水平,CDI 组和治疗组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显著增加。在属水平,CDI 组的丁酸产生菌(如 OscillospiraRuminococcus)丰度显著降低或缺失,而 GSE 组维持了较高的 Eubacterium Lachnospiraceae 丰度。

CDI 组中 Oscillospira Ruminococcus 缺失(表 1),GSE 组的总丁酸产生菌丰度最高(p < 0.05)。CDI 组的 Peptostreptococcaceae(艰难梭菌所属科)丰度显著升高。Morganella Proteus(潜在致病菌)在 CDI 组富集。P. pentosaceus CD5 组中 Pediococcus 丰度升高,L. salivarius CD4 组中 Lactobacillus 丰度升高,表明益生菌成功定植。但益生菌组合未显示协同效应,可能源于 Lactobacillus Pediococcus 的竞争。这些结果证实,GSE 通过增强丁酸产生菌(如 Eubacterium Lachnospiraceae)并抑制病原菌,有效调节了肠道菌群。

本工作证实GSE可作为替代抗生素的CDI防治新策略,其通过靶向增强丁酸菌群抑制病原体-炎症恶性循环的机制具有重要临床转化潜力。未来需通过粪菌移植(FMT)实验进一步验证GSE调节菌群的直接因果性,并优化益生菌组合以避免种间竞争。

参考文献:Kang S, Zhao Y, Liu L, et al. Efficacy of grapefruit seed extract and lactic acid bacteria in reducing Clostridioides difficile infection via gut microbiota modulation[J]. Food Bioscience, 2024, 62: 105299.

 

 

 

 

 

 

 

 

#
抗菌
  • 上一篇:暂无
  • 下一篇:为什么有人感染幽门螺杆菌却不得癌?益生菌和miR-185的秘密揭晓!
网站声明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

评论
全部评论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