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价值拉满——当代年轻人的“快乐菌”充值指南

情绪价值拉满——当代年轻人的“快乐菌”充值指南

原创
来源:张天添
2025-09-18 17:34:19
1次浏览
分享:
收藏
核心提示:当你莫名陷入低落、被焦虑笼罩,或是明明没什么大事却始终提不起劲儿的时候,别把原因全推给“压力”——也许,正是你肚子里的肠道菌群,在悄悄发出“失衡”的信号。

当你莫名陷入低落、被焦虑笼罩,或是明明没什么大事却始终提不起劲儿的时候,别把原因全推给压力”——也许,正是你肚子里的肠道菌群,在悄悄发出失衡的信号。最新科学揭示:这些肉眼看不见的肠道居民,不仅负责消化,更是情绪的隐形调控者。它们通过脑轴与大脑持续对话,悄然影响你的情绪波动,已成为现代人情绪管理中不可忽视的关键一环。

生成卡通图片

肠道菌群:情绪的幕后导演

肠道微生物构成了人体内规模最庞大的神经化工厂”——它们将食物分解为多种信号分子,并通过迷走神经这座高速桥梁,直接与大脑对话。你知道吗?人体内约90%血清素(俗称快乐激素)和近50%多巴胺(驱动我们行动的动力源泉),都是在肠道菌群的参与下合成的。正如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每个人的菌群组成也是一幅独特的情绪地图:它悄悄影响你是天生乐观派,还是容易陷入焦虑圈。

生成卡通图片

肠道菌群如何影响情绪?

1. 神经递质合成:肠道菌群在发酵膳食纤维时,会生成短链脂肪酸(SCFA),进而激活肠道内的肠嗜铬细胞,促进血清素的合成;与此同时,某些菌株——例如植物乳植杆菌L5——能够直接分泌γ-氨基丁酸(GABA)。这些由微生物产生的活性物质,正直接调控着我们的情绪状态、睡眠质量和认知功能。

2. 炎症调控: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会促使炎症因子(如IL-6)水平上升,进而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而补充特定益生菌——例如植物乳植杆菌84-3——可显著改善血液中的炎症因子水平

3. 肠脑信号传递:菌群代谢产物通过迷走神经,最快可在10秒内直达大脑边缘系统,影响杏仁核(掌管恐惧反应)与前额叶(负责理性决策)的活跃程度,从而直接调控情绪的稳定性。

IMG_256

购买益生菌固体饮料>

压力与饮食:情绪菌群的双刃剑

压力与肠道菌群之间,实则是一场双向拉扯。短期压力可能抑制有益菌的生长,而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则容易引发菌群紊乱”——有害菌趁机占据上风,释放毒素冲击血脑屏障,从而导致焦虑、抑郁或脑雾等情绪与认知问题。通过补充特定益生菌(如植物乳植杆菌L5ProbioBrain™等)并结合饮食调整,有望打破这一恶性循环,重新构筑稳定的情绪健康。

生成卡通图片

这些习惯正在打乱菌群,让情绪变糟:

当代人的日常生活方式,早已成为肠道菌群与情绪健康的隐形杀手。许多你习以为常的习惯——熬夜、高糖饮食、久坐不动——都在悄然扰乱肠道微生态的平衡,悄然引发焦虑、低落和其他情绪问题。

1. 饮食太重口:长期偏爱高油、高糖、高加工食品(如奶茶、炸串、速食),会助长肠道内有害菌的大量增殖,不断挤压有益菌的生存空间。例如,过量摄入糖分可能扰乱菌群正常代谢,导致SCFA生成减少,进而削弱大脑接收到的快乐信号,让人更容易陷入疲劳和情绪烦躁。

2. 压力压垮菌群:长期处于工作焦虑、熬夜赶工或考试紧张等压力状态下,身体会持续分泌皮质醇等应激激素。这些激素进入肠道后,不仅抑制有益菌生长,更会助长有害菌繁殖并释放毒素,逐渐形成压力菌群紊乱情绪恶化的恶性循环。例如,很多人一紧张就容易腹泻,这正是肠道菌群在压力下发生紊乱,并反过来加剧情绪问题的典型表现。

3. 作息颠倒伤菌群:熬夜和昼夜颠倒会严重扰乱肠道菌群的生物钟。这些微生物拥有自己的代谢节律,夜间本应是益生菌进行修复与繁殖的关键时期。长期睡眠不规律将直接打乱菌群的昼夜周期,造成其代谢产物失衡,进而干扰大脑的情绪调控机制,最终导致白天情绪低落、注意力难以集中等问题。

c9829273d3d526f1237ff927bf599034

三招把快乐菌养回来,情绪回血50%

想要真正摆脱坏情绪的纠缠,关键在于重建肠道菌群的健康平衡。其实并不需要复杂的方法,只需从日常小事做起,就能慢慢让掌管情绪的肠道开关重回正轨:

1. 给菌群喂对饭不妨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例如全谷物(如燕麦、糙米)、深色蔬菜(比如菠菜、西兰花)和低糖水果(如蓝莓、苹果)。这些食物相当于有益菌的专属口粮,能够有效促进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益生菌的增殖,并提升SCFA的产量。同时,应尽量减少高油、高糖食物的摄入,避免给有害菌提供滋生的机会;

2. 给肠道减压力:建议保持规律作息,尽量在晚上11点前入睡,为肠道菌群留出充足的自我修复时间;每天花10-15分钟进行深呼吸、冥想或轻度拉伸,有助于缓解身体应激状态,降低皮质醇对菌群的负面影响;每周坚持3-4次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瑜伽或游泳,运动不仅能够促进肠道蠕动,还可助力有益菌增殖,逐步形成运动菌群健康情绪改善的良性循环;

3. 科学补充益生菌:若情绪波动较为频繁,可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选择含有特定功能菌株的益生菌补充剂。例如,广东科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植物乳植杆菌L5,也可选用诸如双歧杆菌BB-12、乳双歧杆菌HN019等经过临床验证的菌株。

生成卡通图片

 

随着-脑轴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以情绪健康为应用方向的益生菌类产品逐渐受到产业与市场的关注。在这一领域,国内企业未名拾光开发了一款基于菌群-色氨酸代谢通路的口服产品,广东科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共同推出的清扫-强基-固本益生菌固体饮料。此外,多家科研机构正积极开展菌株技术授权合作,推动开发更多针对不同人群需求(如学生、职场人士)的菌群健康产品,促进相关应用研究与产业融合。

如今,养肠即养情绪已逐渐成为健康领域的新共识。未来,情绪健康管理或许不仅限于心理疏导,更将涵盖肠道菌群的科学调节。当你再次感到情绪低落或焦虑时,不妨也从肠道健康入手——多一份对菌群的关注,或许就能为情绪多添一份平稳,让真正的轻松与愉悦,从计议。

#
益生菌
#
肠道菌群
  • 上一篇:暂无
  • 下一篇:肠道里的“小分子”,竟能悄悄伤害大脑神经
网站声明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

评论
全部评论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