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菌体治疗痤疮的研究进展
噬菌体治疗痤疮的研究进展
痤疮容易反复发作,它涉及面部、前胸和背部, 可能会留下疤痕,影响生活质量。早期、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是解决疾病的关键。常用的抗痤疮剂包括维甲酸、过氧化苯甲酰、抗生素和激素制剂等。新的替代疗法包括二甲双胍、海藻产生的代谢物、抗菌肽、天然工程抗体和噬菌体等。其中噬菌体已被证明在人类皮肤健康和疾病中发挥作用。
在临床中,痤疮一直使用局部和口服抗生素治疗,包括四环素(TET)、强力霉素(DOX)、米诺环素(MC)、红霉素(EM)和克林霉素(CM),然而,全球抗生素耐药性的增长令人担忧,表明需要替代治疗策略治疗寻常痤疮。噬菌体治疗已经发展成为新出现的抗生素耐药性的最有前途的解决方案之一。噬菌体广泛分布在环境中的细菌病毒,在细菌内部复制,并在特定的情况下不伤害其他细菌目标。因此,它们可以作为各种细菌感染的药物,包括痤疮。
寻常痤疮作为一种常见的中性粒细胞驱动的炎症性皮肤疾病,其中痤疮丙酸杆菌(Cutibacterium acnes),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厌氧/微嗜氧、脂肪裂解、棒状细菌占据健康人群中90%皮肤微生物,在寻常痤疮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痤疮的复杂发病机制包括雄激素介导的皮脂腺刺激、滤泡过度角化、毛囊皮脂腺微生物群内的生态失调以及先天和细胞免疫反应等,但目前还未彻底地研究清楚痤疮的发病机制。
目前已有研究证明终浓度为2.5 *108 PFU/g噬菌体的水乳霜在4℃可保存的活性,此外油基乳膏、水油纳米乳液、生物可生物降解聚酯基质、防腐凝胶和石蜡油基乳液等配方已被证明可作为传递噬菌体的有效基质。痤疮噬菌体基因组编码参与其细菌细胞壁降解的内溶素(胞酰胺酶、酰胺酶、内肽酶、葡萄糖氨酸酶和转糖基化酶),这些内溶素通过靶向细菌壁中的肽聚糖,参与了噬菌体组装后子代的释放。内溶素是痤疮治疗的一种潜在的治疗选择。噬菌体内溶素在不同的痤疮噬菌体中高度保守(氨基酸水平为95%),这意味着任何痤疮噬菌体内溶素对大多数痤疮具有活性。这些发现表明了噬菌体治疗寻常痤疮作为传统抗生素的额外工具的潜力。
噬菌体治疗痤疮尚未在人类中进行试验,但最新的研究证明痤疮样病变小鼠模型中使用噬菌体治疗感染-未治疗组相比,趋化因子CXCL2、中性粒细胞浸润和其他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减少,综合反映了炎症反应的减少。建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临床试验来验证这些发现,并确定噬菌体治疗将受益的患者群体。
上一篇:益生菌调节肠道微生物和血清代谢物进而抑制小鼠乳腺癌生长
下一篇:除了粪便微生物群移植之外,粪便病毒组或噬菌体移植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