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不是糖,一样让你甜到悲伤——甜味剂再登风口浪尖

它不是糖,一样让你甜到悲伤——甜味剂再登风口浪尖

原创
来源:张天添
2024-10-16 11:56:51
237次浏览
分享:
收藏
核心提示:非营养性甜味剂具有低热量、甜度高的优点,但长期和过量摄入可能通过改变肠道菌群来影响人体的生理机能。

非营养性甜味剂(NNS),如阿斯巴甜、蔗糖素和甜菊糖等,因其低热量或零热量的特性,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用于食品、饮料及膳食补充剂中,用以替代传统的糖分以减少热量摄入、控制体重及预防相关代谢性疾病。然而,过去普遍认为这些甜味剂是惰性物质,仅仅提供甜味而不影响生理机能,但近年来的动物研究表明,它们可能对肠道微生物群及其下游的糖代谢产生影响。肠道微生物群在维持人体代谢稳态、营养吸收及免疫反应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组成和功能可因个体差异及外界饮食干预而发生显著变化。

已有研究表明,NNS能够改变动物模型中的肠道微生物群组成,进而影响宿主的糖耐量及代谢健康。例如,某些NNS在无菌小鼠中能够引起葡萄糖不耐受,这提示了NNS、肠道微生物群及宿主代谢健康之间可能存在因果关系。然而,这些发现是否同样适用于人类,以及不同个体对NNS的响应是否存在差异,仍是未解之谜。

2022年8月19日,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的Eran Elinav教授团队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Cell》上发表了题为“Personalized microbiome-driven effects of non-nutritive sweeteners on human glucose toleranc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旨在评估NNS对人类肠道微生物群及糖耐量的个性化影响,并探讨其潜在的微生物学机制,为NNS在人类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科学依据。

image.png

该研究是一项开放性的随机对照试验,旨在深入探讨四种不同类型的非营养性甜味剂(NNS)——即三氯蔗糖、糖精、甜菊糖苷与阿斯巴甜对人体糖代谢的潜在影响。在研究过程中,采用标准化的葡萄糖耐量测试(GTT)评估受试者的血糖水平,发现NNS对人体的影响具有个体化差异,并特别指出三氯蔗糖和糖精的摄入显著损害了健康受试者的糖耐量,这一发现颠覆了过往普遍认为的NNS对人体无害的观点,暗示它们可能通过影响肠道菌群间接影响人体的糖代谢平衡。为进一步探索这一机制的深层原因,通过粪菌移植实验,发现受试者的肠道菌群在小鼠体内复制出类似的人类糖耐量变化,从而强有力地证实了NNS确实能够通过改变肠道菌群来影响人体的糖代谢。特别是,三氯蔗糖和糖精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最为显著,导致小鼠的糖耐量也明显下降。此外,该研究还对传统观念发起了挑战,通过对比天然甜味剂(如甜菊糖苷)与合成甜味剂,发现即便是被广泛视为更为安全的天然甜味剂甜菊糖苷,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部分受试者的糖耐量,尽管其程度较合成甜味剂轻。这一发现提示我们,在甜味剂的选择上,不能一概而论,天然甜味剂并非在所有健康维度上都优于合成甜味剂。尤为引人深思的是,研究中所使用的NNS剂量均远低于每日允许摄入量,但即便如此低的剂量仍对部分受试者的糖耐量产生了显著影响。

image.png

总之,该研究揭示了NNS对人体糖耐量的潜在影响及其微生物学机制,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尤为引人注目的是,研究颠覆了NNS作为惰性成分的传统观念,明确指出它们能够调节肠道菌群,进而对人体的生理机能产生实质性影响。这一发现对公共卫生和营养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提示我们在推广使用NNS作为减肥和糖尿病管理工具时应更加谨慎。鉴于此,我们郑重提出倡议:在无法避免摄入甜味剂的情况下,应优先考虑选择低剂量且源自天然的品种,并强烈建议在专业医生与营养师的个性化指导下进行合理、安全的食用,以确保公众健康不受潜在风险的侵扰。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2.07.016

#
肠道菌群
  • 上一篇:中老年人爱上刷手机该不该阻止?最新研究:社交媒体或成中老年人的“心理良药”!社交媒体的使用有助于降低中老年人群的抑郁症发生率
  • 下一篇:茶喝多了会痴呆!中山大学孟德尔随机化研究:中国老年痴呆患者全球第一,是喝茶惹的祸?喝茶也要量力而行!
网站声明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

评论
全部评论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