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基饮食增加有益肠道微生物
植物基饮食增加有益肠道微生物
2025年1月,意大利特伦托大学 Nicola Segata团队在期刊《Nature Microbiology》,在线发表的题为“Gut microbiome signatures of vegan, vegetarian and omnivore diets and associated health outcomes across 21,561 individuals”的研究性文章,研究了不同饮食模式(杂食、素食和纯素食)对肠道微生物组的影响,并探讨了这些饮食模式与健康结果之间的联系。
利用综合、跨国、宏基因组队列(21,561人)自我报告的方法来表征肠道微生物组:
1.纯素者肠道微生物群
纯素饮食的人拥有更多与水果和蔬菜摄入相关的微生物,在纯素食者肠道微生物群中发现了毛螺菌科、丁酸球菌和人源杆菌,由于它们在纤维降解中的特殊作用,促进肠道和心血管代谢健康所必需的短链脂肪酸的产生。
2.杂食者肠道微生物群
在杂食者肠道微生物群的488种微生物特征中,发现了瘤胃球菌、沃氏嗜胆菌和腐臭菌,它们与炎症性疾病有关,例如炎症性肠病、结直肠癌以及短链脂肪酸的减少,并且与负面的心脏代谢健康结果相关。杂食动物可以通过在饮食中添加植物性食物来调节与其他饮食模式共享的肠道微生物特征的比例,来优化杂食动物饮食的质量可能会带来更好的肠道健康。
3.饮食特异性肠道微生物群
饮食特异性肠道微生物与食物微生物组部分重叠,尤其是乳制品微生物(如嗜热链球菌、副干酪乳杆菌、乳酸乳球菌)以及素食者中的典型土壤微生物,有益于肠道代谢健康。
结论
总之,我们的研究进一步凸显了人类通过饮食选择以及农业和食品生产实践,直接和间接地塑造自身肠道微生物群并拓展健康的方式。这些饮食模式特征为实验研究提供了关键信息,有助于揭示单一微生物(或基因)与食物成分之间的特定相互作用,且在多个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包括改进不同饮食模式的(临床)干预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尤其是在那些虽能获取肠道样本却缺乏详细饮食数据的场景中。未来仍需开展进一步研究,例如在菌株水平上,以探究食物到肠道的传播机制,挖掘人类肠道与食物来源之间共享的微生物,并深入考察三种主要饮食模式中的健康实践。
参考文献:Fackelmann G, Manghi P, Carlino N, et al. Gut microbiome signatures of vegan, vegetarian and omnivore diets and associated health outcomes across 21,561 individuals[J]. Nature Microbiology, 2025: 1-12. DOI:10.1038/s41564-024-01870-z
上一篇:肠道菌群与血脂代谢的“天然调节器”——矢车菊素-3-芸香糖苷
下一篇:益生菌与骨骼健康:发酵豆奶能否成为抗骨质疏松的“新宠”?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