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杯橙汁,真的能改善你的肠道健康吗?——科学揭秘柑橘黄
每日一杯橙汁,真的能改善你的肠道健康吗?——科学揭秘柑橘黄
黄烷酮是什么?它和与肠道微生物有什么关系?
柑橘类水果(如橙子、柠檬、柚子)中含有一种特殊的植物化合物——黄烷酮(Flavanones),它是一类天然的多酚化合物,对心血管健康、抗氧化、抗炎等方面都具有潜在的益处。其中,橙皮苷(Hesperidin)和柚皮苷(Narirutin)是最主要的柑橘类黄烷酮。然而,这些化合物并不像维生素C那样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而是需要借助肠道微生物的帮助,才能在体内转化为更容易吸收的代谢产物。
人体的肠道里住着数万亿个微生物,它们就像“化学家”一样,帮助分解和转化食物中的成分。黄烷酮进入消化道后,会经过胃和小肠,到达结肠,这里的肠道菌群会通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将黄烷酮转化为更容易吸收的酚酸类化合物,最终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因此,不同人的肠道菌群组成不同,黄烷酮的代谢和吸收情况也会有所不同,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吃柑橘类水果后能获得更多健康益处,而另一些人却效果不明显的原因之一。
研究揭秘:每天500mL橙汁,肠道微生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研究团队招募了一批健康的志愿者,让他们每天饮用500mL橙汁,连续60天,期间严格控制其他饮食因素,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收集了志愿者的尿液、粪便和血液样本,并利用先进的质谱分析技术(LC-MS/MS)和16S rRNA测序,来检测黄烷酮的代谢产物及肠道微生物的变化。
1. 黄烷酮的代谢方式发生了变化:长期饮用橙汁后,尿液中黄烷酮的代谢产物明显减少,而肠道微生物衍生的酚酸类代谢产物增加。这意味着,橙汁可能改变了肠道微生物对黄烷酮的代谢途径,使其更倾向于分解成酚酸,而不是直接排出。
2. 肠道菌群的组成发生调整:研究发现,长期饮用橙汁后,一些与黄烷酮代谢密切相关的关键肠道菌群发生了显著变化。
Blautia(博特菌属)减少:该菌被认为与黄烷酮的转化和代谢有关,它的减少可能导致黄烷酮的直接排泄减少。
Prevotella(普雷沃氏菌属)增加:该菌在肠道健康和免疫调节方面有一定作用,其增加可能促进了黄烷酮向酚酸类化合物的转化。
3. β-葡萄糖苷酶活性降:β-葡萄糖苷酶是一种关键的消化酶,负责将柑橘类黄烷酮的糖苷键切断,使其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实验发现,长期饮用橙汁后,这种酶的活性有所降低,这也可能是黄烷酮代谢发生变化的原因之一。
4. 短链脂肪酸(SCFAs)水平上升:短链脂肪酸是肠道微生物发酵膳食纤维产生的有益代谢物,它们在维持肠道健康、调节免疫系统、甚至影响情绪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橙汁如何影响肠道健康?有什么实际意义?
本研究的发现,不仅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柑橘类黄烷酮的代谢过程,还提供了新的思路,让我们可以通过饮食调整来改善肠道健康。以下是本研究的重要意义:
1. 提供个性化营养干预的新思路:由于个体之间肠道菌群的差异,黄烷酮的代谢情况不同,因此未来可以根据不同人的肠道菌群类型,制定个性化的柑橘类黄烷酮摄入方案,让每个人都能获得最大的健康益处。
2. 揭示柑橘类食品的潜在健康价值:橙汁不仅是维生素C的良好来源,还能影响肠道微生物的组成,从而间接影响人体健康。这为柑橘类水果的健康价值提供了更多科学依据。
3. 为功能食品的开发提供新方向:未来,可以开发含有特定益生菌的柑橘类功能食品,来优化黄烷酮的代谢,使其在体内发挥更好的作用。例如,可以添加促进黄烷酮代谢的有益菌株,帮助人体更好地利用这些天然化合物。
结语:每天一杯橙汁,真的值得推荐吗?
从本研究的结果来看,长期饮用橙汁确实可以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并优化黄烷酮的代谢。虽然并非所有人都能从橙汁中获得相同的健康益处,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它依然是一种简单、天然、健康的饮品,特别是当你想通过饮食改善肠道健康时,橙汁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然,如果你想获得最佳的健康效果,建议搭配富含膳食纤维的饮食,同时注意饮食的多样性,这样才能让你的肠道微生物群保持平衡,从而获得更全面的健康益处!所以,今天你喝橙汁了吗?
参考文献:Chronic consumption of orange juice modifies urinary excretion of flavanone gut-derived metabolites through gut microbiota modulation.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24;186: 1–13. doi: 10.1016/j.foodres.2024.114328.
上一篇:“细菌战士”登场!近红外光解锁癌症精准治疗新密码
下一篇:Cell-揭示短双歧杆菌的定植与功能奥秘!
1、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2、凡本网未注明"信息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同意观点和对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www.mbiosh.com
联系方式:020-87680942